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绥化概况 正文
城乡建设
http://suihua.dbw.cn   2006-04-10 14:42:04

  绥化市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绥化市城市建设再创新高。全市9市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9亿元,其中城市绿化投资完成1725万元,占总投资8.6%。新建黑白色道路29公里;新建地下排水管道24公里;完成供水设施建设投资2497万元。新建成水厂两座以及输配水管道;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1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达到407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56万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占住宅总面积17.7%。新建住宅96.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9.65平方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绥化市区太平岗开发改造,新建房屋近4万平方米;绥化正大购物广场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绥化邮政小区绿化广场已建成,面积达1万平方米;肇东引松入肇供水工程完成投资1.57亿元,建成库容175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输水管线5.54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安达牛街改造,经过两年建设,现已建成一条长6公里的具有牛文化特色大街,投资达7000多万元。

  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又上新台阶。一是绿化广场建设比较突出。肇东文化广场占地13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完成土方37万立方;安达完成4个绿化广场选址,面积6.6万平方米。二是城市亮化工程得到重视。安达新安装改造路灯1480盏,肇东新安装路灯200盏,兰西新安装广告灯箱300个。各市县主要街路都安装各种装饰灯,城市夜晚景色更加宜人。三是大环境绿化得到重视。海伦环城林绿化20公里,宽45米,植树40多万株,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明水县组织12个乡镇,完成50公里环城林建设,植树30多万株,改善了生态环境。

  住宅和房地产业稳步发展。今年住宅建设投资达6.3亿。安达新建住宅28万平方米,人均新增住宅建筑面积1平方米以上,是安达住宅建设史上增长最大的一年;肇东新建住宅15万平方米;绥化新建住宅30万平方米;海伦、庆安新建住宅分别达5.5万平方米和6.3万平方米。二三级房地产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存量房屋交易面积53万平方米,交易额达3亿多元。增量房屋交易面积60万平方米,交易额达6亿多元。

  抓好城市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抓好各项工作:

  第一,抓住经营城市这个重点,千方百计扩大筹融资渠道。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任务艰巨,矛盾突出。经济滞后、财力不足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矛盾;不收费就没有资金来源与多收费就没有人愿意搞开发的矛盾;不搞好硬件环境建设难以招来商引来资与硬件环境建设本身也要靠招商引资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这种缺资金、少投入的困难情况下,既要搞好经济建设,还要加快城市发展,没有别的出路,只能走“以城养城,以城兴城,以城富城”的市场化经营城市的道路。一是做活土地置换、有偿出让的文章,真正迈开经营城市的关键一步。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调控、统一供应”,达到“卖”“养”并举,“捆绑建设”,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产,使“黄金地段”产生“黄金效益”。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力度,开辟经营城市新渠道。城市交通、城市园林、城市公用设施以及城市可以利用的空间都是价值可观的资源。对此,我们一方面抓“产权剥离”,盘活有形资产;另一方面抓“名利联姻”,经营无形资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采取有效方式把这类资源炒作起来。三是打造优良环境,广泛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我们利用各种优势,通过政策吸引、项目拉动、资产置换等方式,大规模、全方位地争取外地特别是境外的城建资金为我们所用。四是转换政府角色,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对城市建设和经营要以企业运作为主,坚持按规划建设,按规范运作。各种项目一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和监理制,确保施工质量。

  第二,突破环境综合整治这个难点,全面塑造城市发展的新形象。通过前段的综合整治,城市脏、乱、差的问题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在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采取综合措施,强力推进。对机动车、自行车修理,私设烟摊、水果摊点和从事其它商品交易等,随意占道经营的要坚决取缔;对各种车辆不在指定地点乱停乱放的,必须严管严罚;对临街建筑工地,必须按照标准设置围墙。对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坚决从严惩处。做到市区联动,全力参战,集中搞好环境整治工作,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定、祥和、文明、有序。

  第三,突出“绿色绥化”这个特点,围绕“绿”字大做文章。把产业、生态和文化建设“三元”结合起来,通过“绿色绥化”的城市建设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城乡互动、产业互动的格局。对产业发展,按照十六大精神,特别是绥化的资源特点,积极发展了一些生态型、污染小的项目。对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并完善“绿线制度”,实行城市“绿线”管制,明确划定各类绿地控制线;进一步强化科学配置,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相衔接的绿地系统。特别是加大城市住宅、办公、商服等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化配套建设;拆除违章建筑退出的土地,优先实施绿化,努力打造过硬的生态环境。在文化建设上,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和人文特点来弥补传统文化沉积不足的问题,打造一些现代文化,为后人积累文化底蕴,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催生新的文化增长点。

  第四,紧紧围绕市场这个热点,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把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作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完善竞争机制的治本之策,统筹规划,切实做到严把“四关”:一是严把招投标关。凡应进行招标和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必须按要求进行招标,对不具备招标能力的建设单位要积极推行招标代理制度,加大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力度,对招投标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二是严把施工图审查关。建立机构,明确工作程序和审查重点。重点抓好主体结构、抗震、消防、节能、供热分户计量、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三是严把施工许可证发放关。严格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查处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行为,重点是查处不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少批多建,逃避规费,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图审查等手续擅自开工的违法行为。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继续开展好工程质量大检查,确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逐步提高工程建设创优和精品意识,保证了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加大了房地产市场整顿规范力度,加快住宅建设步伐。一是强化宏观调控,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以标准化住宅小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成片改造和局部调整,使各项设施逐步配套完善,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二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搞活房地产市场,积极启动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控制分散建设,通过鼓励和限制政策,处理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关系。三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对新建住宅逐步推行供热供水分户计量,推进物业公司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管理。不断扩大物业管理服务面积,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提高城建队伍素质,为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以“塑造文明行业,树立战线新风”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求建设战线干部职工做到“三有一少”,即有眼光、有魄力、有干劲,少私心。强化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工作纪律,依法行事,秉公办事,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同时,加强学习,广泛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道德素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建设战线职工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快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绥化市村镇建设综述

  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辖九县(市)、一区,面积34964平方公里,人口548万,扣除县镇,有151个乡镇,其中建制镇63个。全市设市级试点小城镇40个,省级试点小城镇2个,国家级试点小城镇3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绥化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年以来,全市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28.4亿元。截止2001年底,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1858公顷,全市城市化水平已由95年的23.1%越升到33.9%;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8.35平方米,比95年提高10.7平方米,砖瓦化率由95年的31.5%提高到63%;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8.3%,比95年提高12.3个百分点,道路铺装率达到51.36%,比95年提高个19.8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到19.3%,比95年提高个8.7百分点,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城镇广场、公园相继建成,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健全村镇规划体系,扬起规划龙头

  通过小城镇建设的实践,绥化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不断增强。市政府编制了绥化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市、县市区、中心镇、一般镇的空间布局,撤并了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的乡镇43个,使乡镇总数由194个减少151个。完善的城镇体系不仅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而且优化了基础设施投入,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减少和避免了重复建设。各乡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省规划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规划院校帮助编制小城镇规划,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小城镇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起点更高。市政府成立了小城镇规划技术审查委员会,组织全市的规划专家对小城镇规划进行技术审查,合格后组织实施,从而保证了小城镇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全市还在规划的深化细化上下工夫,肇东市编制了昌五镇新区、宋站镇工业园区、四站镇旅游开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与此同时,全市普遍加大了小城镇规划宣传和依法管理力度,每年都组织全市范围的规划执法检查活动,查处暴光一些无规划建设和违反规划建设的行为,保证了小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新形象

  绥化市的小城镇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有利契机,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98年以来,全市本着“统筹安排、确保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对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的重大项目上。共投入2.5亿元用于中心镇、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级、次高级道路52公里,铺设地下排水23公里,安装路灯367盏,铺设彩色步道板9.2万平方米,安装广告灯箱260个,建设镇标、镇门11座。北林区四方台镇、肇东市昌五镇、宋站镇、海伦市海北镇、伦河镇、共合镇、安达市任民镇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都超过200万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镇容镇貌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小城镇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知名大企业到小城镇投资办厂,三年来全市小城镇招商引资达到1.9亿元。肇东市宋站镇吸引伊利集团投资近亿元,建设乳制品生产企业,壮大了工业园区规模,促进了乡镇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全市出现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的良好态势。近三年,全市有13.5万农民进入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望奎县先锋镇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发展到14家,实现产值2.38亿元,是农业产值的1.9倍,年创利税1000万元。来自乡镇企业的财政收入就达400万元,占61.6%,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300人。全市平均每年用于小城镇建设投资达3.8亿元,增加2.2万人就业,拉动市域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

  加快农房建设,百万农民喜迁新居

  绥化市是个农业地区,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放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农房建设和砖瓦化提高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之中,严格兑现奖惩,有效地推动了农房建设的健康发展。“干打垒” 、土草房在绥化大地逐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95年以来,全市新建农房2482万平方米,农房砖瓦化水平达到63%,102万农民住进新居。

  在加快农房砖瓦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绥化市还特别注重农房建设的特色问题,坚持多年实施农房建设“四个一”工程,每个县市抓一个样板房示范小区、每个乡镇抓一个样板房示范屯、每个村抓一条样板房示范街、每个屯抓一条样板房示范户。建设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学习,编制了样板房图集,无偿提供给农民,使农房设计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配套更加完备,形式更具特色,带动了农房建设整体上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安达市双山村在农房改造上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一次性改造成为高标准的小康村。庆安县发挥政策优势和资源,积极推进农房建设“四个一”工程,几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农房建设样板房示范典型群体,2001年全县农房砖瓦化率达82.1%。在村屯建设上坚持环境建设与文明建设相结合,在整体改造上搞突破,涌现出一大批住宅、环境、绿化等建设标准高的示范村和小康村。

  改善村镇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城镇

  1998年,绥化市被国家批准为生态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绿色绥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把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在生态化建设上,全力实施绥化绿色走廊工程。用5至8年的时间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生态小城镇,每个县市区都要抓2至3个生态示范镇建设,把公共绿地建设、居住区绿化、街路绿化、环城林建设、郊区风景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搞绿化建设。充分利用荒山、废弃地、沟壑等,大造生态林,鼓励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推广太阳能房、稻草板房生态节能建筑,动员小城镇居民使用液化气、秸秆燃气灶,改变燃料结构。在小城镇推行集中供热,减少环境污染。三年来,全市小城镇共植树300万株,栽花580万株,种草52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绿地107公顷,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9.3%,人均绿地面积5.6平方米;中心镇建设液化气站14座,集中供热面积34万平方米。海伦市东风镇坚持小流域治理与城镇绿化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大搞植树造林,注册成立了花木公司,不仅实现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山川秀美的生态建设目标,苗木生产也成为了这个镇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给小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绥化市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配套建设、有序推进的建设方针,努力构筑规模适度、梯次辐射、功能完善、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富裕文明的小城镇体系,走出一条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小城镇建设路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