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东林乡脱贫攻坚立足因户施策
http://suihua.dbw.cn   2016-10-18 20:24:39

  东北网绥化10月18日讯“找穷因,拔穷根”,海伦市东林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目前,全乡已有286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8%。

  强化领导抓扶贫。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第一位的工作,从帮扶谁、怎么帮、如何退上做文章,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工作重点,从党政班子成员到一般干部,都落实了脱贫攻坚任务和帮扶对象,既包村、也包户;既包长远脱贫规划的制定,也包当前困难的解决。同时,把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指标,按照扶贫措施、脱贫年限、完成目标签订了责任状,并在干部中倡导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的风气,确定了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的指导原则。

  精准识别抓扶贫。去年春节前,该乡向全乡群众发放了8000封公开信,由包村干部、驻村队员和村组干部分成组,对申请的贫困户一户一户调查、算账,并召开村民大会、群众代表会及“两委会”进行评议,根据家庭收入,以倒排序的方式确定出国标和省标贫困户,公示后,结对帮扶,填写扶贫手册。同时,对贫困户进行了详细分类,对贫困的致贫原因、贫困到什么程度有了精确的掌握,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扎实基础。

  因户施策抓扶贫。扶贫对象确定以后,干部下去以后,从“刨穷根、开良方”入手,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一户一招,针对不同的贫困对象制定不同的扶贫举措。对那些观念落后的贫困户,鼓励支持他们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从事二三产业,参与劳务输出。今年,全乡贫困户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1.6万亩,贫困人口劳务输出1800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0%以上。针对身体有残疾、智力有障碍的贫困户,落实好各项兜底政策,将低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进行了全覆盖,贫困户的衣食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针对无技术、无特长的贫困村青壮年,组织他们到省技校等地参与各类实有技术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就业创业本领,全乡参加实施技术人员达400多人。

  多策并举抓扶贫。狠抓项目建设助推扶贫。近两年,争取国家和省投专项扶贫资金1656万元,推进大成、兴海等5个贫困老区村彩票公益金项目、整村推进项目。整合交通、水利、农业开发等行业扶贫资金4500万元,实施了道路、自来水、桥涵闸、催芽车间、育苗基地等项目。狠抓特色产业开发助推扶贫。兴海、双胜村的中草药种植、加工,长荣村的果树、晒烟、东方红村养猪、平安村杂粮、战胜村养鹅,15个村结合自身实际,研究了各具特色的扶贫脱贫产业。该乡还投资在大成村成立了振海酱菜厂,带动100户贫困户发展大酱产业实现脱贫;在长荣村建设10栋绿色蔬菜大棚,年收入达10万元,带动18户46人实现脱贫。狠抓新型经营主体助推扶贫。建设农机合作社3个,成立农民种植业专业合作社67家。狠抓社会保障体系助推扶贫。通过危房改造资金补一部分、乡村拿一部分、贫困户自己出一部分的办法,帮助贫困危房户建房或在本村买房换房。对鳏寡孤独等无力建房、买房的贫困户,建设了两个幸福大院,可解决54户危房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同时,对身体有残疾、智力有障碍的413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落实了低保、新农合、大病保险扶贫政策。狠抓创业创新助推扶贫。组织无技术、无特长的327户贫困户参与各类实用技术和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增强就业创业本领,增加收入,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截至9月末,全乡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员达476人。

 
作者: 马明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王晨昊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