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0月17日讯金秋十月,硕果飘香。10月13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东北网、《黑龙江经济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组成的中省直媒体“金秋走龙江·看转型”采访团走进肇东市,对该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参观考察,并同时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绥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姜军接待了采访团一行。
采访中,肇东市相关负责人向中省直媒体介绍了肇东市市情、产业项目建设和现代化大农业在2016年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等情况,特别介绍了以村为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肇东市将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规模经营方式的改革,并最终实现富集体、富百姓的目标。在项目建设上,肇东市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在冰榕生物、大庄园肉业等项目上,为劳动力就业和拉动消费提供了积极作用。
同时,采访团对肇东市在产业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领域取得的成就尤为赞赏,并表示通过此次采访将把肇东在工业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展示出肇东的风采,吸引更多的人到肇东投资兴业,推动肇东经济社会发展。
又讯(殷晓光 特约记者王彦斌)10月13日,中省直“金秋走龙江·看转型”绥化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青冈县,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东北网、《黑龙江经济报》8家媒体齐聚青冈,走现场,听介绍,集中宣传报道青冈县精准扶贫及产业项目建设等工作。
媒体记者一行先后深入芦河镇民权村牧兴复合型养殖小区、昌盛乡沃土丰达复合型专业合作社、赛美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青冈县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基地,他们一路问、一路拍、一路写,青冈的典型经验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在各家媒体相继刊(播)发或转发,让青冈“声名远播”。
在青冈县芦河镇民权村牧兴复合型养殖小区,乡镇负责人介绍,依托畜牧养殖场区,他们组建了牧兴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本村贫困户入股参与经营,带动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利用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政策,采用“畜牧场区+光伏发电+贫困户”脱贫模式,合理利用芦河镇畜牧规模场区棚顶空间,建成全省首个1兆瓦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年发电量约130万千瓦时,可实现收益110万元,其中,65%收益用于设施维护和村集体积累,35%收益用于帮扶25户特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媒体记者们对此很感兴趣,并将采访内容一一记录。
在昌盛乡沃土丰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媒体记者们将报道重点放在了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上,该合作社对贫困户实行“先代耕、后付费”政策,解决了212户贫困户想种地,但因为疾病等原因不能种的问题。通过规模流转,合作社对41户贫困户耕地以每亩高出市场价200元进行流转,流转的570亩土地,户均多增收2780元。合作社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雇佣的86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目前,沃土丰达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9640亩,入社农户364户,引带贫困户274户。
在黑龙江赛美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媒体记者纷纷驻足企业产品展台前观看、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该公司是以加工有机葵花仁和有机南瓜仁为主且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出口创汇型企业,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日可生产葵花仁40吨,南瓜仁90吨。产品主要是有机葵花仁、有机葵花油、葵花仁、葵花油。今年,该公司计划与美国极好公司合作,投资6200万元开发建设小包装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达产后,年可加工小包装食品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税金500万元。
走进青冈县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示范基地菌棒大棚,看到基地员工正在摘下新鲜的蘑菇,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媒体记者急忙上前与员工详细交谈,了解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情况,并积极询问乡镇负责人基地的发展情况。今年,青冈镇新民村全力做大做强特色菌类、绿色蔬菜、精深加工、观光体验和光伏发电等五大主导项目,力争通过两期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出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营机制完善、产业链条完整、牵动能力突显、综合效益攀升的现代农业园区,到2017年末,实现辐射带动青冈镇、劳动镇、民政镇、柞岗镇贫困村26个,贫困户627户,贫困人口2130人全部脱贫。
媒体记者们纷纷表示,此次采访活动让他们记忆深刻,切身感受到了青冈县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也将通过镜头和文字从不同角度聚焦青冈发展成果,把青冈县发展思路和先进经验传播出去,为青冈的宣传事业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