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0月16日讯9月25日,走进青冈县青冈镇菌富民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看到李立夫和社员们一边摘着蘑菇,一边哼着“致富歌”,幸福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李立夫是青冈县青冈镇新民村村民,体弱多病的他和爱人供女儿上了4年大学,欠下几万元的外债,生活压力巨大。
“村里安排我到菌富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来上班,每月工资2400元;我爱人也来这挣计件工资,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和粮补,我们老两口一年下来,不仅可以还上外债,还增收了收入,真的离致富不远了。”李立夫心中喜悦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菌富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像李立夫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目前,合作社每天有近百位农民在这里打工,人均一天工资100元左右,最高的计件工一天可挣150元左右。合作社年产食用菌1200吨,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纯收入200多万元,同时可安排100多名农民就业,年人均工资两万元左右。
青冈县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针对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聚焦靶心,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这个县民政镇沿河村农民张海民由于父亲患癌症,把积蓄全部花光了,还欠下了10多万元外债。该镇了解情况后,帮张海民联系了当地继东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帮扶下,去年底500只种鹅在张海民家的院落里“安家”,现在种鹅数量已达到1100多只,预计收益达到8万元,彻底改变了贫困的面貌。
“去年以来,在沿河村、有利村,合作社共帮扶贫困户20多户,前期不仅赊给鹅雏、饲料,还负责回收鹅蛋。”青冈县民政镇继东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继东介绍。
青冈县民政镇依托继东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服务和技术、连锁销售等运营模式,解决了部分贫困户想摆脱贫困,但因资金、技术做不了的难题,真正做到精准扶贫、项目到户、资金到户,贫困户依靠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据了解,青冈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黑龙江省重点扶持的“十弱县”之一,2011年被列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份。今年,青冈县以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为主线,不断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确立了玉米、水稻、蔬菜(食用菌)、白鹅、肉牛、生猪、葵花和南瓜、乳业、光伏发电、文化旅游十大扶贫产业,并积极让贫困户参与到这些富民产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