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源水,绥化市北林区人,1991年12月入伍,现为陆军第39集团军特战团团长。作为部队指挥员,先后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和平使命——2009、2013”中俄联合军演、“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 “鸬鹚打击——2014”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国际“侦察尖兵”竞赛等重大任务10余项,个人先后被原四总部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被原总参谋部评为“全军优秀侦察指挥员”,被原沈阳军区评为“优秀指挥员”、“优秀参谋长”,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6次。
对使命的解读——始终以枕戈待旦的紧迫感抓战备训练
2011年,于源水走上特战团团长的岗位。然而就在这一年,美军“海豹突击队”成功斩首本·拉登,给全世界特种兵上演了经典一课。当看到美特战队员撰写的亲历记《艰难一日》时,强烈的危机感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训练是打仗的预演,打仗是训练的复盘,只有紧盯实战抓备战,关键时刻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2012年初,团组织分队战备演练,他抽查一个连队背囊时发现,由于库房返潮,很多火柴划不着,部分野战食品还长了毛,检查其他连队也有类似现象。在随后讲评会上他提出,以后军用水壶常年注饮用水、定期更换;物资摆放不求美观,首先保证拿取方便;拓宽库门车道,以利快速出动等“战备10条”。有人劝他,又没真打仗,这样折腾费钱又费事,弄不好薄了家底落埋怨。可他觉得,薄啥不能薄战备,打起仗来缺东少西上不去,“后悔药”多少钱也买不来。经过几轮精细整治,特战团全员全装2小时10分即可出动,比上级的要求提前了1小时50分钟。
对责任的诠释——始终以超极限的拼命精神摔打磨砺自我
于源水嘴边常挂着一句话:“要想带出虎狼之师,指挥员首先要练就钢筋铁骨。”任排长时参加全军侦察兵比武集训,对抗格斗两颗门牙被打断,仍顽强战胜对手;任连长时参加军区侦察兵比武,左手掌不慎被拇指粗的断枝贯穿,硬是咬牙完成任务;任营长时带队冬训,夜间急行军小腿骨裂,3次拒上医疗车,坚持走完全程。即使当了团长,训练场上也是与官兵一样练,五公里越野,十八九岁的小伙都落不下他;快速射击,向来弹无虚发;机关练极限体能,扛起140斤的圆木跑在最前面;跳伞、潜水、滑雪、狙击等30多项特战技能样样精通。每年开训,他都坚持“上天第一跳、下海第一潜、狙击第一枪”,并组织班子成员带头完成跳伞、潜水等难险课目,基础课目全部达到良好以上。
对担当的认识——始终以较真态度排除训练中的虚光水分
在于源水看来,训练场上开虚花,战场上就要尝苦果,决不能让不实之风有藏身之地。去年4月份,他抽考七连轻武器夜间实弹射击,全连优秀率达到90%,一举打破全团记录。正当大家等着团长表扬两句时,于源水却决定亲自到靶前看一看,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虽然弹孔没有问题,但显靶灯泡的功率却被刮掉了。原来七连长为了提高可视性和确保射击安全,悄悄把规定的10瓦灯泡换成了15瓦。最后不仅连队成绩作废,连长本人也受到通报批评。于源水告诫官兵,要时刻牢记平时训练连着战场上的生死,宁要硬梆梆的及格,也不要掺水分的优秀。现在团里障碍场上练匍匐的橡皮筋换成了铁丝网;分队武装越野,出发前和冲线后每个背囊要过两遍秤,对偷懒减重和不按战斗要求配戴装具的都责令重考,取消评先资格。于源水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就像他留了20多年的板寸一样,棱角分明,直来直去,凡是涉及到战斗力的事,向来不掰扯明白不罢手,真正无愧为敢战争胜的“东北虎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