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而海伦人心中有一朵美丽的“玉兰”花,她秀馥芬芳的背后同样浸润了智慧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
她就是省人大代表、省党代表、省优秀共产党员、海伦市共合镇兰华瓜菜合作社理事长——王玉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玉兰从海伦市一家企业下岗,她不等不靠,回乡创业发展棚室瓜菜种植。数九寒冬,纤弱的她像男人一样抡起大镐,平整高低不平的土地;寂静黑夜,她像伺候婴儿一样精心培育着瓜菜幼苗;年节假日,她婉拒姐妹们的聚会邀请,独自在棚室里泥一把水一把地栽苗、正苗。冬去春来,原本白嫩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和裂口。
大胆泼辣的她逐渐把创业的基点定在“新”字上,请教专家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药剂的试验示范,采用立体栽培、设施栽培、多茬次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吊蔓香瓜、辣椒和礼品西瓜等高效益的品种让她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她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大王”。
王玉兰致富不忘众乡亲。伏中村贫困户王中路家一公顷地的承包地年吃年用都不够,夫妇患严重的视力残疾,不能出去打工,家里人口多,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王玉兰就叫王中路到棚室打工,几年过去了,不仅还上了外债,还为三个孩子成了家。近20年来,村里23户贫困户在她的扶持下靠种植瓜菜脱贫致富。
2005年,她经营的大棚已达30栋,温室6栋。王玉兰觉得走合作经营之路更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她便动员15户瓜农加入,组建了兰华瓜菜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二分四统,即分户经营、分户核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年初,合作社采购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物资,下发到户,同时印发A级绿色瓜菜种植技术方案,人手一册。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她都逐户检查监督,保证瓜菜品质。收获时,按标准采收分级后,由合作社对各户产出的瓜菜集中销往哈市、上海等地。
由于瓜菜质量好、数量多,外地客商都主动上门收购,有的客商还设点收购,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提高瓜菜收购价格,平均棚效益达到1.5万元,比散种户每户多收入3000多元。看到甜头的农户,也纷纷主动要求入社。现在兰华瓜菜合作社的生产基地成为海伦市仅有几个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承担着上级下达的技术培训任务。
2008年,海伦市、镇、村整合240万元扶持资金对兰华瓜菜合作社进行全面改造,帮助合作社建设占地800亩生产基地。建有节能温室6栋、塑钢日光大棚55栋,均采用立体栽培、设施栽培、多茬次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当年每栋大棚纯收入0.9万元,大棚总收入45.5万元。如今,合作社成为海伦市新型农民合作社。
2014年至2015年两年间,王玉兰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实行产业化改造,重建日光节能大棚和智能调控温室,高标准建设其他附属设施,成为一流现代化的种植基地。
王玉兰总是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为的事。今年春天,她筹资40多万元从大连引进300多棵正值旺果期的美国大樱桃,连续两个多月,她把自己关在棚室里,每天观察果树发芽、温度、根系是否扎实,生病了没有,一点也不敢懈怠,大多数果树终于在6月份结果了,开创了我市种植美国大樱桃的先河,有的树结果达到三四十斤。明年春节盛果期就能在当地新鲜上市,预计市场价格可达每市斤80元左右。令她深感欣慰的是,又为农民致富找到一条新路子。
7月30日,记者走进兰华瓜菜合作社,王玉兰正拿着笔在纸上勾勒着什么,她欣喜地说:“合作社新注册的‘龙江玉兰’商标已经核准使用,今后我们的合作社将以崭新的面貌与消费者见面了!这不,我们正在设计LOGO呢。”
祝愿“龙江玉兰”根植黑土地,芬芳的气息飘散得更远、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