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后,肇东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明英格外忙碌,又有一批加急订单需要在月末交货。
做为一家生产肌酐、腺苷、普氨酸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前几年却是另一番场景,由于市场前景不好,企业的主要生产品种赖氨酸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今年以来,肇东市积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采用生物法生产腺苷,以腺苷为原料酰化生产腺嘌呤,技术世界领先、绿色环保且成本低,使企业月产能达200吨,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75%以上。
这只是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的一个缩影。
肇东市围绕构建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相互支持、链式发展的产业格局目标,逐步形成了玉米、畜禽、乳品饮品、果蔬、饲料、石化、低空经济、医药及物流九大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能源、资源、原材料依赖性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道路。
以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为载体,肇东市通过改造升级“老字号”,加快中粮15万吨燃料酒精扩产、成福集团40万吨氨基酸改造,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增量。通过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大庄园肉业、伊利乳业、冰榕科技等企业及肇东大米、小米加工企业开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从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并加速福和中草药提取、正康兽用疫苗和新生牛血清等药业深度加工项目投达产。通过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培育增长新动力、新动能。推进中粮纤维素燃料乙醇,卓达绿色新型建材、虹泰玉米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英朗零甲醛环保秸秆板材、绿色综合园区净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肇兰新河综合治理等环保项目,并加快建设全省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和品鉴中心、北良内陆港及保税仓库平台建设。
今年,肇东市依托在产业项目建设上优转精调,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突出层次升级抓招商、优质项目抓招商、全产业链抓招商,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额达234.1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 在肇东市的北部新区,一座座大型钢结构库房拔地而起,火热的建设场景预示着黑龙江鸿良大宗农产品集成化园区即将投入使用。
借助哈欧班列开通机遇,一大批物流园区、保税仓库平台、内陆港项目“借势登高”,成为今年肇东产业项目的又一“增长极”。总投资28.96亿元的黑龙江鸿良大宗农产品集成化园区,投资12亿元的北大仓集团华晟国际内陆港项目,省民航管理局航空物流转移项目及北大荒通用航空物流基地等一大批物流项目,正成为肇东市打通日韩和欧洲的贸易大通道,建成“龙江丝路带”的“中转站”。
今年,肇东市开复工产业项目91个,同时对39个撂荒项目进行改造盘活,已盘活存量项目15个、清理项目3个,预计年末开复工项目将达到10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到100户。
扶上马,送一程。如此多的产业项目,肇东市做足服务配套“先手棋”。今年,肇东市拟发行7亿元政府债券,采取PPP模式与江苏金融租赁及沈阳恒融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在肇东市庆东肥业和黑龙江同信通讯2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的基础上,又筛选了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黑龙江省冰榕生物科技等5家公司作为上市后备企业。成功与黑龙江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战略合作,华泰、华融、国海、中泰四家证券营业部客户新开户总数324户,总交易量50.2亿元,从根本上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设立了驻企服务办公室,成立了公共服务中心,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建设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检测中心、打造了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与东北农大、哈工大、农科院等35家大专院所合作,建立了研发基地。
市委常委、肇东市委书记李元学说,“我们将用两年时间把粮食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石化、医药、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产业打造成六大产值超百亿元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