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娟、佟丹丹、高洋洋、高红岩(左起)在课余时间交流。

高洋洋在给孩子们做实验。
寒来暑往,行走乡间,用脚丈量着教育的宽度;春去秋来,默执教鞭,用情浇铸着师爱的厚度。
5年前,尚志市的杨晓娟、海伦市的高红岩及北林区的高洋洋、佟丹丹舍弃了繁华与舒适的城市生活,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先后走进绥棱县四海店林兴中学。人们不相信,这四个柔弱的女孩会不顾这里的贫困与艰苦,扎根于大山深处。然而,她们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三尺讲台,在这里放飞着大山的希望和梦想。
林兴地处绥棱县东北部,小兴安岭脚下,距县城85公里,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原林兴乡2001年撤并后乡政府改建成林兴中学校舍,教师流动大,学生流失严重,学校规模逐渐缩小。全校初一至初四4个班,只有22名学生,最小的班额3人、最大的班额7人。报到那天,全校师生没人想到这4名女大学生会立足于此,在此奉献她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简陋的课堂演绎精彩
一块黑板、几根粉笔、一位老师、几个学生,林兴中学各班都是典型的微型班级。这里的学生多是单亲、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太多期望。学生少,课堂冷清,营造学习氛围困难,教师很难找寻教学成就感。漏雨的屋顶、积水的操场、保暖性能极差的教室,仿佛一记记闷拳,差点让她们打道回府。
然而,大山深处的孩子也有渴望的眼神,也有美好的期待,她们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里的现状,托起孩子们的梦想!
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没有物理、化学实验器具。四位教师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搬进了教室,她们将精心设计的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物理、化学实验不再是老师枯燥的讲述,英语课不再是简单的背诵,语文课也有了那么多形象生动的画面,看着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课件,孩子们都很兴奋,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兴趣。
学生少,她们也一样组成了学习小组,两人一组,基础好一点的带差的,按整体评价;人数不够的,老师顶上,也带一个。红花、小旗、拥抱,变着形式鼓励;学习、纪律、卫生等评价内容样样不落,一样有奖有罚。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简陋的课堂演绎着精彩,班级充满了生机,学校充满了生气。
师资匮乏,几位特岗教师就身兼数职。高红岩担任初三班主任,任语文课教学,同时兼任初四毕业班的政治课。为了提高学生中考成绩,她下载了《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每天了解国家大事,关注时政要闻,全方位备好每一节课。物理专业毕业的高洋洋兼任初三数学课。她把自己当成学生,每天跟着学生做习题,有不懂的就去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杨晓娟四年时间里教过地理、历史、政治、语文、英语,佟丹丹也一样兼任过其他学科教学。
大量备课,多学科施教,为孩子们无偿辅导补习,她们所付出的辛劳难以想像。可喜的是,几位特岗教师所教学科成绩都很理想,付出的同时,她们也实现着自身成长。
奉献山区“特教”聚少离多
由于几位特岗教师家都在外地,学校给她们租了一间民房,置备了简单的生活用具,毕业不久的四位年轻城市女生在深山里过上了集体生活。
烧炕是她们每日的必修课。用来烧炕的成垛豆秸秆,用三齿耙子一刨一股灰,往袋子里装时豆皮隔着手套也能扎得细嫩手指冒血丝儿。特制的大丝袋子扛回一袋要耗费她们好长时间。豆秸秆烧后特别容易存灰,灶膛灰得一天一清理,乐观的她们像特种兵一样武装好后,还常要手机自拍一下再开工。
水是生活中的大问题,林兴近年来水田种植面积扩大,地表水使用过多,居民吃水困难。打来的水发浑发黄,还时常断水,她们常常到村民家抬井水喝。山里风大、灰大、气温相对低,她们都备了口罩和深色衣服,戴口罩春夏季防风防灰防晒、秋冬季防寒;在这里浅色衣服不敢穿,一会儿就脏,洗不过来。
同事和乡亲知道她们离家的辛苦,常会送来鸡蛋、青玉米、菜园中的时令蔬菜。附近的同事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会送过来,或者把几个人叫到家里吃。在大山深处吃着百家菜,她们有着一种莫名的感动。办学条件再简陋,生活环境再恶劣,她们都没叫过苦。但一提到家,几位年经女教师都不觉黯然神伤。
佟丹丹的女儿今年8岁,2012年,婆婆曾想带着孩子来林兴与她一起生活,难以饮用的水让婆婆为孩子的健康担忧,只短暂停留几天后,就把孩子领回了绥化。她的女儿特别乖巧懂事,她每周回去时,孩子都抱着妈妈的大腿说:“我想妈妈也忍着,我不哭!”每次离家,她都要在孩子熟睡中出门,她怕听见女儿分别时让人心碎的哭声。
31岁的高洋洋离异一年了,夫妻俩两地生活,聚少离多,感情上慢慢疏远了。这份痛,她从不多说一句,同事们都怕她难过,也不敢提及。
高红岩成家之路很艰辛,三年的特岗生活有二十几次的相亲。她在特岗生活第二年有过心仪对象,对方看工作调动遥遥无期提出分手。为了她能成家,家里甚至想过让她报名“大城小爱”。去年12月,用她的话说: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有家的温暖召唤,每周近3个小时车程的颠簸、晕车,她都不怕,她最怕婆婆说起要孩子,她无法回答老人。
不久前,杨晓娟与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了,因为无法解决今后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对亲人的愧疚,对爱人的思念,对未来难题的无奈,一直伴随着她们的特岗生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说心里话,谁不想离开大山,谁不向往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刚跟孩子分开时,佟丹丹的女儿因为想妈妈经常生病。佟丹丹说,那时候她像疯了似的,只想请假回家看孩子。
一天,佟丹丹正在初三上英语课,同事焦急又恐惧地把她叫出来:“你快去看看吧,你班学生家长来闹事了!”她回过神来奔向班级,在走廊就听到有人喊:“今天我就替你们老师教育教育你们!”只见一位膀大腰圆的男人正在讲台上破口大骂。佟丹丹几步跑到跟前说明自己是班主任时,那个人满嘴的酒气扑向了她:“你是怎么当班主任的?你还能不能当了?学生犯错误你也不批评……”佟丹丹吓坏了,感觉家长要打过来。这时,学生明明冲了过来,用身体护着她,拼命向外推那个男人,嘴里辩解着:“爸,这不怨我们老师……”
原来,不久前转学回来的明明多次被几个男生欺负,那段时间佟丹丹因请假没及时处理,孩子的爸爸气不过,在孩子又一次被欺负后来找学校。佟丹丹说,当时她好后悔,总惦记着自己的孩子,却让班级的学生受了委屈。
那以后佟丹丹极少请假,稳下心在这里教好课、管好这些孩子。当她耐心把这事处理好后,明明对她多了依赖。明明那个期末数学成绩从80多分提到了110多分,家长特意打来电话感谢。明明有次特意从家里带来亲手捏成的几种小动物面食给佟老师吃,其实孩子做的不像也不好吃,但她心里特别暖,边吃边夸孩子。她说,是孩子们让她感受到了教师的价值所在,是孩子的信任和依赖给了她坚守的力量。
高红岩班级的董帅,在初二上学期开学初突发情绪,跟高老师发生了冲突,并骂了难听的脏话。高红岩是个对工作极其热情、不服输的人,骑车找到孩子家了解情况。原来孩子父母离异,妈妈远到沈阳打工,不愿意跟家里联系。孩子接受不了家庭的变故,很想妈妈,在家里也闹情绪。知道这些,她理解了孩子,那小小心灵世界现在是那样孤寂,他需要温暖关注,需要爱的阳光。
高红岩试了好多办法找到了董帅妈妈的手机号码,并与其取得了联系。当董帅用高老师手机跟妈妈通话后,又高又壮的董帅眼睛红红的,神情由原来的敌视变成了感激。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关注,高红岩平时总会“见缝插针”地找孩子聊上几句;他犯小错误,故意不搭理他;有好吃的会想着带些给他;看他头发长了领着去剪。高红岩说:“石头真有捂热的时候,2014年12月的一天,董帅塞到我手里一个小纸包,打开看是100块钱。我诧异地问孩子:“这是干嘛?”孩子说:“我跟我奶奶说你要结婚了……”那一刻,高红岩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5年过去了,她们付出了太多汗水,也收获了太多感动。在绥棱大山深处,“四朵金花”铿锵绽放。这里的质朴,孩子的真诚,成了她们人生最美的际遇。她们无悔于自己的执著坚守,她们将继续自己的初心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