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米香农业产加销可追溯体系。

正大电子商务平台。

村社一体、规模经营、“三产融合”典范——永安满族镇永兴村。
近几年,北林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农区工业化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围绕市场需求,推进结构调整,打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健康营养”生态牌,加快物联网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实现种得好更要销得好,逐步构建了“产加销”一条龙,一二三产加速融合的发展格局。目前,北林已培养出绥化市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滨北正大集团农业有限公司、永安镇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型。在典型示范引领下,全区呈现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立足“农头”做大,提升“一产”基地供给水平
“从前用水三五天,现在用水一袋烟”,这句流传在北林区秦家镇农民口中的顺口溜,最直观地体现了北林区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果。河夹芯子国家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是北林区水稻主产区,也是重要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核心区每年生产的绿色水稻在25.8万吨左右,占全区水稻生产总量的40%,成为这个区农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一个缩影。
北林区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标准,做大做精农业绿色产业,提升基地供给水平。在种植结构调整上,重点研究水稻销售环节,实现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推广玉米高产技术提高单产,实现“以丰补降”,抓好粘玉米、鲜食玉米、青储玉米种植,实现“以特增收”。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核心,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绿色产业,建强“第一车间”,全区绿色食品面积发展到179万亩,无公害实现全覆盖,绿色水稻生产量达到50万吨。围绕提升土地产出能力,加快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加速水利化、设施化、信息化、科技化、机械化发展,规划建设了省级互联网+高标准种植基地29个。围绕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探索推广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在保证高端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村、民双富上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口粮型”向“功能型”上调,发展绿色种植和有机种植,推行“鸭稻”、“蟹稻”、“鱼稻”、“富锌”、“富硒”等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立足“工尾”做深,完善“二产”精深加工体系
北林区在农作物精深加工上做足大文章。依托水稻、大豆、玉米、瓜菜、马铃薯、畜禽等优势农牧资源,立足精深加工,在“工”字上见效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资源深度转化能力,促进优质农牧资源升值溢价。位于永安满族镇厢黄三村的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3万亩,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万多亩。为了让绿色蔬菜过腹增值,合作社投资建立了香满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建成了鲜辣酱、干菜、速冻食品等先进生产线,把绿色蔬菜加工成绿色产品。现有鲜辣酱、农家大酱、速冻黄豆角、有机富硒杂粮等十几种产品,注册了“鑫诺”牌商标,并与山东安丘、潍坊等地的食品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发展客户50多家,遍及省内外。
北林区坚持依托农业抓工业、依托优势建产业,重点开发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等资源型项目建设,打造千万元、百万元项目集群,不断调整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层次,扩大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涌现出一大批农作物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原料基地,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打牢农区工业化基础,形成围绕资源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龙头,围绕龙头抓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促进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格局。一大批研发生产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落户北林。
如今,这个区推动由原料产地向产品输出地转变,“原字号”产品过腹增值效果显现,初步形成了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多元化加工格局。目前,全区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金龙油脂、龙王豆粉、正大米业、嘉香米业、大众肉联等支柱型企业逐渐壮大,象屿、供销等新入驻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迅猛发展。
立足“品牌”做强,强化“三产”现代营销手段
2014年8月,黑龙江正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依托正大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和正大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自主网络销售平台。“平台成立以来,我们企业自主生产的精品米、杂粮、土特产等农产品在这里成番论倍的销售,公司内的网络营销员平均每十分钟就接到一单。”正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姜旭介绍说。
北林区坚持“既要种得好更要销得好”,发挥“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引导企业整合品牌,讲好品牌故事,赋予品牌内涵。为了让现代农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北林区组建了电子商务协会和绿色食品协会,积极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等推广营销活动,借助现代营销手段,建设了正大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兴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和各类电商网络平台,配备了智能水稻浸种催芽车间控制、智能化育秧温室控制、精准稻米追溯平台、中央控制等10个子系统。采取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直接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剔除了农产品销售流程和销售环节,实现产销直接对接。促进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北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高彦湾大米”,口感和品质敢与日本月光大米相媲美,网上最高售价每市斤129元;“红旗西瓜”享誉大江南北;大丰收蔬菜合作社的“张老九”、“东北角”黄豆角畅销全国各地,年销量2000吨以上。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优质绿色农产品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所青睐。
今年,北林区借助现代营销手段,成功把金融资本引入农业,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嫁接旅游、文化、创意元素,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把互联网+、可追溯农业等新的生产元素“嫁接”到传统农业之中,全方位提高了农业综合质量效益,探索了“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的发展模式,构建了社为基础,企为龙头,以社联民的经营机制,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增积累的双赢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