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原字号”加工转化身价飙升
http://suihua.dbw.cn   2016-07-24 21:58:39

“奋力走出绥化全面振兴新路子”特别报道之二

“原字号”加工转化身价飙升

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特约记者 车彦旭 记者 王建夫 摄

玉米精深加工身价增

  曾几何时,玉米,是北方居民餐桌上的主食,解决温饱问题的主角。玉米,也是饲料的重要原料,经畜禽过腹大大增值。随着市场的变化,玉米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原字号不受待见,可它们在精深加工企业车间里摇身一变,成了高精尖的绿色食品和粮化工产品,身价是一升再升,玉米升值具有广阔的空间。

  玉米产量大市肇东,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了食用普优特级酒精、高蛋白饲料、玉米脐子油、色拉油、木糖醇等产品的综合型粮化工业企业,每年吃掉肇东及周边乡镇70%的玉米。中粮生化集团公司并购金玉后组建了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精深加工生产酒精、饲料和玉米油,去年年收购加工玉米120万吨,产值30亿元左右,成为欧亚非三大洲最大的酒精生产企业。

  绥化,玉米精深加工从华润金玉开篇,续写了龙凤、成福、格林、昊天、中粮生化能源等“玉米童话”,继续绘制着“玉米龙”的精彩丹青,书写着四化联动的绥化制造,生成了经济增长极,拓展了玉米消费的市场空间,培育出一个个就业高地。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绥化走出了一条玉米精深加工的粮食振兴路。玉米加工,提升了玉米的种植效益、市场竞争力、产业层次。玉米精深加工、过腹增值转化,“二等公民”华丽转身成“金娃娃”!

  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是青冈县最早引资建设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优秀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企业年可加工玉米120万吨,生产玉米淀粉83万吨,玉米淀粉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省首位。龙凤的“尽美”牌系列产品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2011年以来,企业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投入资金近7亿元,相继开发建设玉米胚芽油、葡萄糖酸钠和热电联产等项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深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2015年,企业实现产值40亿元,利税2.6亿元,是亚洲单厂最大的玉米淀粉精深加工企业。从今年起,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10万吨葡萄糖和赖氨酸等项目,与北大未名集团实施专品种玉米推广种植项目,与北京粮食集团合作建设200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和1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打造玉米工业化航母。这些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可新增产值35亿元,创税5000万元,吸纳2000人就业。青冈县依托产业规模优势和产品领先强势,实现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玉米专品种种植、粮食仓储物流、深加工扩能、产业链条延伸等项目上多渠道发展,形成集玉米原料种植基地、仓储、加工、销售全价业态。玉米优质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联结吃配项目的推进实施,带动了农民增收,增加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

  我市有2900万亩耕地,占全省七分之一,年产粮食300亿斤左右,占全省五分之一,可供全国人民吃23天。作为农业大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聚焦粮食精深加工精准持续发力,在“原字号”深度开发上久久为功,下力气做深、做精、做优,坚持绿色特色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玉米,将会从一粒、一棵、一片海中打造玉米精深加工舰队甚至是超级航母,可极大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力。

  目前,我市粮食加工转化率约67%,精深加工率不足2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我们还有很大空间。近年来,肇东市以中粮生化能源、星湖科技、成福集团等8家企业为引领,打造玉米产业集群,制造燃料酒精、高蛋白饲料、食用级液体二氧化碳、赖氨酸、苏氨酸等系列产品,年加工转化玉米192.9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90%。玉米,不再是农民的种地包袱,而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金粒子”。

  围绕玉米资源上项目精深加工,依托产业集群拉长链条、提升一二车间的效益,绥化玉米突围的新路径。2015年,我市玉米总产量1048万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年精深加工玉米达到381万吨。玉米变酒精、燃料、淀粉、餐盒、饮料,玉米产业深度开发,玉米产业精深加工集团不断增新军,玉米深加工向高端和深层演绎,信息技术驱动玉米产业改变了以原始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消费领域的状态,多样化功能化的精深加工产品使玉米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释放,提高了玉米产业的成长性和回报率。玉米深加工产品由饲料延伸为酒精、淀粉,再向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玉米糖浆、麦芽糊精、玉米油、变性淀粉乃至生物化工产品延伸。

  肇东成福集团去年收购并加工玉米27万吨,精深加工产品有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酸、谷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等9种氨基酸,销往东南亚、北美、南非等83个国家,产值达10亿元。

  玉米,值得精种;产业效益,更值得期待!

 [1] [2] [3] [4] 下一页
 
作者: 王建夫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王晨昊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