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化的寻根者
http://suihua.dbw.cn   2016-07-18 08:12:34

——记绥化籍归国书画家杨欣女士

  7月5日,记者见到了从绥化走出去在国外归国的书画家杨欣女士。

  杨欣女士的学生时代是在肇东度过的,她的兴趣爱好广泛,自幼特别喜欢书法、绘画和文学。12岁那年,她在同学的父亲贺叔叔的影响下接受了书法的启蒙教育。课余时间杨欣还带着画板去乡间写生,她说:“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绘画、书法、文学,是它们让我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尽管杨欣如此地热爱文学和书画,但她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却不是书画艺术,杨欣只能从生活和游历中寻找艺术的灵感。她说:“虽然不能改变时间和空间,但却可以把从中自然的流露的情感记录下来。”通过不懈刻苦的自学,杨欣的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杨欣去了德国,并在那成为画廊的签约画家。然后,她开始游历欧洲的意大利、荷兰、美国等多个国家,感受那里的艺术氛围,与各国艺术家交流学习。

  杨欣的作品被德国等多国藏家收藏。2009年,杨欣女士回国后一直从事经济交流、文化活动策划、书画辅助教学工作。2014年,在人大画院开了花鸟班、人物班,从此,她开始专业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她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时代风采的金奖,中国时代风采已经举办了七届,今年组委会授予她“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水墨艺术家导师”称号。

  杨欣的作品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尤其喜爱山水。多年游历欧美,让她看到了欧美风光的壮观,与之相较,她对我们自己的山川文化就有了一番别样的理解,山川文化有着根性的东西,国画创作中要牢牢扎根在根性文化的土壤里,才能体现出艺术的精髓。杨欣非常推崇张大千先生的泼彩技法,震撼于其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杨欣说,泼彩技法的运用要具有深厚的情感,要基于连贯的情感抒发,否则那就是一种机械的涂抹。她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有了创新,在寻找根性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杨欣女士从北京抵达绥化后,不顾一路舟车劳顿,坚持看完了黑龙江书法十家展的画册才休息。她说:“我在画册中看到了我们绥化的书画家的作品感到很欣慰。这次回来,我发现与20年前相比,绥化的文化氛围深厚了很多,家乡散发着文化艺术的气息。”通过了解知道,家乡在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土壤,绥化也成功策划、展出了全国众多知名的书画家作品。

  杨欣说,她很感恩这片黑土地,在绥化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教育,这片土地给了她非常深厚的文化情结。这次回来,杨欣将把她创作的一些作品赠送给家乡父老。今后她打算通过自己的力量协助相关部门组织、策划艺术交流活动,把家乡的艺术家介绍给全国,把外域的艺术家请到绥化来,扩展家乡艺术家的视角,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绥化文艺向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 刘华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王晨昊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