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肇东开创农村金融改革新路径
http://suihua.dbw.cn   2016-07-11 19:01:55

  东北网绥化7月11日讯 “今年开春,合作社种地急用钱,凭着多年与银行合作的良好信誉,长富村种植合作社争取到农村信用社信誉贴息贷款190万元。这钱可解决了大问题。”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俊龙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了7000亩地的杂粮,合作社只提供20%作为抵押物,这190万元贷款为合作社发展壮大规模提供了资金保障。

  肇东市紧紧抓住“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契机,开发农业金融新产品,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激活农民“沉睡”产权,用活银行“沉淀”资金,实现供需两侧同步发力和有效对接。

  针对金融部门有钱不敢放的经营矛盾,他们帮助金融部门去风险,去压力,送梯子,补短板。建立融资担保机制。市财政向茂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入担保金2000万元,将银保合作范围扩大到哈尔滨银行、建信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三个机构,出现风险由政府担保资金偿付,每年可撬动银行发放政策性担保贷款3亿元。健全违约处置机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出现偿还违约时,由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将抵押土地再流转,所得费用用于支付违约贷款,降低金融部门风险。建立风险释稀机制。全市各类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已达47家,试点组建了2家农村合作和租赁金融公司,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做不了的,股份制银行做;股份制银行做不了的,小额贷款公司或风险投资公司做”的交叉补位格局,服务分层摊开,风险分层摊薄。他们还实行了贴息扶持机制。去年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重点扶持的新型经营主体在深松整地、农业贷款等方面实行贴息补助,减轻主体压力,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回笼。

  针对农民土地抵押贷款未大面积实施,特别是有效抵押物严重不足的实际,去年,肇东市引入了中国华融集团金融租赁公司,与银行部门互补性竞争,盘活“沉睡”资产资源。激活土地资本,让死钱变活钱。经营主体承包或流转两年以上土地,以市场价格按约定期限一次性“卖”给华融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再将土地反租给经营主体,偿还本息后,租赁公司再以零价格转让给经营主体。激活闲散资本,让零钱变整钱。经营主体多年分散投入的农机装备、加工设备、生产资料、库存商品、有价证券等资源,参照土地租赁模式,集中打包变现,实现去库存,去闲置,零钱变整钱,盘活农村闲散资本。激活信用资本,让没钱变有钱。政府成立金融信用中心,对经营主体统一评估授信,各家银行互联共享,对AAA级以上经营主体提供无抵押贷款。

  2013年以来,肇东市还新开发了5种金融信贷模式。质押信贷模式。龙江银行以农产品订单、农业综合补贴、库存商品价值、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等为质押,发放贷款4860万元。权能抵押信贷模式。经营主体以土地、草原、渔池等资源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用设施装备、林地等所有权向银行抵押,发放贷款20793万元。 “金担农”信贷模式。茂源担保公司为政府重点扶持的经营主体向银行提供担保,发放贷款4505万元。产业链相互担保信贷模式。加工企业、生产资料销售企业等为订单主体提供相互连带担保,发放贷款17634万元。信用担保信贷模式。融达合作金融公司对授信3A级以上经营主体免抵押直接发放贷款5370万元。

  推动金融服务重心下移和网络覆盖,实现“零距离”服务。肇东市11家银行全部建立了小微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重点倾斜。各银行机构在加大经营网点建设的同时,还扩大了金融移动终端设备覆盖,在20个村布设ATM、CRS机,POS机每屯一台。全市所有银行全部免费开通了网银服务,农户不出家门便可办理转账、还贷等业务,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作者: 车彦旭 孙红卫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