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学讲话 谋振兴 寻找“农头工尾”的金钥匙
http://suihua.dbw.cn   2016-07-05 20:24:52

 

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

  绥化市北林区委书记 董树春

  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思路和路径

  1.强化基地保障,着力把“农头”做大、做精。从建强“第一车间”入手,为精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保障。一是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由单纯重产量向重品质上调,由“大路货”向“精品货”上调,由“口粮型”向“功能型”上调,满足消费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的愿望。二是要围绕提升供给水平抓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推广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实现专品种种植、工厂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要围绕绿色发展抓生态保护。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强大的竞争力,把生产环境向有机生态、向欧盟标准看齐,大力推行“鸭稻”、“蟹稻”、“鱼稻”、林下养殖等绿色生产模式,打造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厚植生态优势,解决好“真绿”和“长绿”的问题,走好持久的绿色发展之路。

  2.强化龙头牵动,着力把“工尾”做粗、做深。从发展方向上看,重点要围绕大豆、水稻、玉米、马铃薯、畜禽等优势农牧资源,瞄准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多元化加工方向,搞好深度开发利用,由生产初级产品向方便食品、即食食品和高端食品添加等精加工、深加工产品转变,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吃干榨净、多次增值、梯次增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食品加工业迈进。从实现路径上看,就是要继续突出项目建设“一号工程”,着力培育支柱型龙头企业,实现建好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推动我区由原料产地向产品输出地转变,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在抢上快上玉米、大豆深加工项目上抓推进,添补空白,增强后劲,真正把绿色食品加工业培育成我区的支柱产业。

  3.强化市场导向,着力把“营销”做活、做优。一要注重放大品牌效应。讲好品牌故事,赋予文化内涵,努力培育在市场上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二要注重活化营销手段。今年4月份,我区由正大米业牵头组织,以北林电子商务协会和绿色食品协会的名义,历时11天、跨越6个省、往返7500公里,开展了“五谷杂粮下江南”推广营销活动,通过线下体验、线上订货,共达成意向订单500多万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要注重发挥协会作用。从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层面,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他们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调节和服务作用。

  二、关于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1.应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切实优化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产业和企业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市场恶性竞争。

  2.应在项目、金融、土地等各个方面,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政策,激发有实力的投资者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项目聚集的洼地效应。

  3.应建立专业的项目研发机构和科研队伍,针对我市的农牧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发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搞好项目储备,提高项目开发的质效。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王晨昊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