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编制工作新作为助推绥化经济全面振兴
http://suihua.dbw.cn   2016-07-04 08:19:19

  6月19日召开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绥化市委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遵循。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系列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分析全面振兴新路子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新要求,主动作为,聚焦发力,提升“精气神”,助推绥化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发展。

  一、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机构编制部门要有所作为

  机构编制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担负着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职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不可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相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机构编制部门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全面深化改革,机构编制部门要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制约龙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三偏”,而转方式调结构和解决“三偏”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行政体制改革是重要组成内容,与其他领域行业改革密切关联。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勇于担当,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进,对政府36个工作部门重新制定三定方案,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职责体系,调整优化了部门的职责和内设机构;推进了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全省率先完成不动产登记机构整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住建系统先行先改的要求,完成了住建系统9个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调整;按照部分行业改革要求,完成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整合、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等改革任务。但随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常态对机构编制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必须改变以往安步当车的工作节奏,抓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在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大改革的同时,抓好其他改革涉及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调整。

  (二)优化发展环境,机构编制部门要迎难而上。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都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放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来抓,通过牵头抓好清理审批项目,清理规范中介结构、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来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9 .6%,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清零,编制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理中介服务和编制公共服务目录有序推进。但仍然存在行政审批效率低、公共资源配置资源市场化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多能从简政放权不够、职责交叉上找到原因,很多与我们牵头推进的改革密切相关,很多需要我们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来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要发挥职能优势,继续迎难而上,主动担责,不遗余力地抓好相关工作。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机构编制部门要自我加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始终围绕民生、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坚持将有效机构编制资源加大向民生领域倾斜。围绕“老有所养”,我们设置了养老机构指导服务中心;围绕“病有所医”,我们为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核增了编制;围绕“住有所居”,我们对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和市城市小区开发办进行机构整合;围绕“失有所助”,我们设置了救助申请家庭状况核对中心等等。通过改革释放红利和向管理要资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机构编制保障。但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与人民的殷切希望还有差距。机构编制部门要继续坚持用改革来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要坚持用好编制资源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管制编制的同时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重点用于解决民生领域的机构编制问题,建立健全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二、聚焦全面振兴发展战略,机构编制部门要精准发力

  机构编制部门要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主动靠前,找准发力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部门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振兴发展上来,用改革破除障碍,用减法激发活力,用严控减轻负重,全面助推绥化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抓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全面振兴发展破除障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消除阻碍经济发展障碍的有力武器和推进经济结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一是要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理顺权责关系,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继续整合优化机关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深入推进大部门制、大科室制,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节约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批复,完成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三是稳妥抓好其他领域改革,按照减少层级、减少交叉、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清理整顿整合执法机构,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二)以“放管服”为抓手,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为全面振兴发展填充动能。要充分认识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意义,坚持把深化“放管服”工作作为释放市场潜力和活力的“先手棋”和“当头炮”,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权力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社会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深入推进中介服务清理工作。做好中介服务的取消、转化和保留工作,对保留的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全面提高中介服务质量。三是扎实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工作。按照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的要求,分步做好公共服务事项全面梳理、建立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编制办事指南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服务,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以控编减编为抓手,着力减轻财政负担,为全力振兴发展减轻负重。要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控编要求。一是严控编制总量。坚决贯彻上级关于机构编制管理“两个不突破”的红线要求,即行政编制在中央核定的总数内不突破,事业编制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在省确定的事业编制总量内不突破,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二是管住存量。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执行编制使用核准制度,把好“入口关”;严格实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把好“调剂关”。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把好“协调关”。通过把好“三关”,切实管住现有编制。三是控制增量。通过开展越权审批(变相增设)机构清理,配合做好清理职数和清理“吃空饷”等工作,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确实较少不合理增量,较少行政支出。

  三、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机构编制部门要提升“精气神”

  精气神,是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员干部作风和形象的集中展现。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什么样的思维意识,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至关重要。在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秉着一股劲,提着一股气,用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带动起身边群众的干劲和热情,让敢闯新路、求真务实成为振兴发展的真实语境,升腾凝聚振兴发展的昂扬气场。

  一是要勤于学习,在理想信念上提升精气神。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和省市委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原原本本学、扎扎实实学,在学精学透上下功夫;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坚持结合工作学,结合实际学,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武装头脑,振奋精神,增强自信

  二是要敢闯新路,在精神风貌上提升精气神。要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在市情认识解放思想,在上下结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创新上解放思想。要树立创新意识,面对机构编制工作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谋善思,把创新作为价值取向、工作方式、思维习惯。

  三是要求真务实,在工作状态上提升精气神。要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制约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机构编制工作的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要坚持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工作落实都要求精求细。

  (作者系绥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作者: 付军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