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乡间平坦的道路,徜徉于新颖恬静的农家,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喜雨”降下,一座座现代化村落在黑土地上悄然长出,老面孔正在被修改,新感觉不断被放大。
农闲时,去广场健健身、去书屋充充电,抑或是打开电脑享受网上冲浪,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生成。
“文明”的丰碑,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在农民的心坎上高高树起。
2009年7月8日,庆安县庆安镇吉安村泥草房改造一条街:两户一幢农舍整齐划一,米白色外墙砖、红色彩钢屋顶,蓝色小栅栏内是红砖庭院,园子内各种蔬菜青翠欲滴。
走在街上,只见家家房门开敞,随便走进一户,喊了几声没有人应。“仓廪实而知礼节”!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最直接的改变,就是生活的改变,无房户、危房户有房住了,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些地方社区化管理让农民找到了市民的感觉,乡风自然跟着改变,邻里间多了关爱,少了隔阂,脏乱差不再是农村环境的代名词,新型农民正踏着新农村建设的轨迹走来。
新型农民,提高素质紧迫而重要。我市通过创办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农民夜校、集中短期培训、巡回分散培训等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广泛开展了阳光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创业培训,让农民掌握2至3门农村实用技术和1种以上非农技能,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发展能力。全市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科学技术培训等方式每年都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全市科技文化普及面达到95%以上,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土专家”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塑造力和影响力,因势利导,“软硬”兼施,倡导农民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道路硬化、村容美化,现代化的广场,功能齐全的活动室成为农民追求新生活的引领。昔日到处闲逛惹事的农村小青年,纷纷走进技术课堂,踏上务工之路,打架斗殴、邻里纠纷、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慢慢变少。
软环境上,我市把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中心户评选活动,经验荣获“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奖”,被作为十六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果在全国推广。创造性地开展起各种文体活动,去年夏天,庆安县百村千屯万人篮球赛,107支球队同场竞技,农民从田间走上球场,比赛中一展现代农民的新风采。趣味运动会办起来了,秧歌队火起来了,小村走出了小剧团、土歌手、乡村文化人,在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农民素质渐渐提升。
到目前,100%的试点乡村被评为“五个好”党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深入。80%以上试点乡村被评为各级文明村镇, 90%以上的试点村达到了平安乡村建设标准,带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市乡村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
功能齐全、开阔整洁的乡村广场出现了,让农民找到城里人感觉的农村社区出现了,白色路面铺到家门口,新式路灯点亮了小村的夜色,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建设一个有形有影的新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把新的生活理念、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带给了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