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庆华社区敞开式办公区内,67岁的吴文环举着一个红本和一个蓝本说“两证在手,我生病就可以报两次,差不多能全报呢。” 这是为什么呢?
今年庆安县对低保户实施城镇医疗保险和“双低人群”医疗保险双重保险,保费由政府统一“埋单”,生病住院费用由医保局和人寿保险公司分别核销,各负担45%。 “这项惠民政策太好了,低保户得知后激动得无可无可的。”庆华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全敏也替低保户们高兴。
60岁的低保户刘素芹和瘫痪在床的女儿相依为命,母女俩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社区隔三差五给送米面油,生活也过得去。拿着“两证”,老人眼里闪着泪花:“心里有依靠了。” 庆安医保局负责人介绍,县财政支出的保费一年136万元。
庆安城镇医疗保险从去年4月份到现在有两万多人参保,已核销医药费100多万元。
庆安二小学生田启迪患肺炎参保交保费25元,报销了2900元;高庆得了心脏病做手术,在心脏里安了一个支架,核销了最高限额1.2万元。受益居民说:“医保救急救命啊!” 就业民生之本,庆安就业有招数。
建基地,把有技术的下岗失业职工输送出去,在外埠挣钱。大连有庆安籍制鞋工,伊春林场有庆安籍木材工, 沿海地带还有庆安人在织鱼网……15000名庆安人异地劳务经济大显身手。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宫让,原庆安钢铁厂职工,有技术苦于没资金,小额贷款为他雪中送炭,办起了修理厂,带动原来的七八个工友。公益性岗位保障“4050”人员基本生活。50多岁的董力经劳动就业部门介绍现就业物业公司,每月800元工资。
城里困难人群生活有着落,农村人的日子让人羡慕。
走进勤劳镇曙光村,你会感觉走进了大都市的新区。4栋排列整齐的桔红色五层楼挺立在昔日的村落。大落地窗迎进耀眼的阳光,盘腿坐在温度适宜的原色地板上,欣赏着挂式液晶电视播放的精彩节目……这就是庆安新农庄。
村党支部书记都龙基,这位朝鲜族汉子说:“我们将7个屯变成了4栋楼,园子变小区,场院变成大广场。”他扳着手指头说,撤空的村屯复垦可扩充耕地31.7公顷,整理渠系和坑泡等废弃荒地可增加土地80公顷,对原有1342公顷水田整理,预计增产285万公斤,增收530万元。
资金来源靠对上争取、县里投入和农民自筹,拧成一股绳,新农庄建起来了。
李正光一家五口用原来自家平房顶一部分费用,自己每平方米只花了100元就住进了80平方米新楼房。老汉乐呵呵地说:“不用往屋里抱柴火了,不用自己烧土暖气了,没有了烟熏火燎,干干净净的,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据说这楼房在县城得2000多元一平方呢。
都龙基说,今年夏天再来,民族风情园那是原汁源味朝鲜族风格,一色的民族礼仪迎宾,还可以和阿妈妮一起载歌载舞。
庆安农村走一走,猫冬的日子一扫冷冷清清,到处红红火火:农家书屋里跟书本学,听“种田大王”、“养殖大王”传经;文化大院内,县文工团名角表演的二人转、小品逗得老少爷们那个笑啊;14个乡镇全部实现相对集中规模办学,绥化学院百名优秀学子闻讯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