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田畴沃野尽欢歌
http://suihua.dbw.cn   2010-02-12 11:47:56

   “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没有镇里4万多元的补贴,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肇东市五站镇东安村农民孙效忠,快乐着走进2010年。去年末,他告别了居住多年的泥草房,搬进了温暖明亮的80多平方米砖瓦房。屋里安装上太阳能热水器、节能锅炉、卫生间等设施,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这仅仅是肇东市农村幸福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

   2006年以来,肇东市以29个首批试点村为牵动,整合力量,集中投入,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粮囤满钱袋鼓饭桌丰

   连日来,五里明镇东升村党支部书记焦万升的手机成了热线。原来,这个村1.2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达1217公斤,没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先决因素。作为农业大市,肇东市从发展现代农业破题,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以打造玉米吨田模式为引领,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这个市建立了“乡镇政府引领+村级组织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农民自愿参加”的组建模式。农民以土地量化入股,按亩获得保底收入;合作社盈利部分的60%,按农民股份分红,其余部分为合作社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入社农民继续享受国家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

   土地“手牵手”,增收不用愁。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9年,肇东市新组建农民专业合社78个,规模经营土地53万亩,参与土地流转农户人均收入达6500元,高出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多元。粮食总产更是达到25.08亿公斤,比去年增加2亿公斤。

   肇东市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肉牛、肉鸡、肉猪、奶牛四大养殖产业,形成“一奶三肉”新格局。继黑龙江大庄园肉业顺利投产后,又新建了大连成达、天津宝迪两大食品工业园,全部投产后,年加工肉牛、生猪、肉鸡能力分别可达10万头、200万头和1.4亿只。围绕龙头企业需求,新建了延海万头奶牛养殖场、伊利2处千头奶牛场、宝迪5万头种猪场和2个万头生态养猪场、9处肉鸡养殖小区。去年,这个市新增成母奶牛1万头,鲜奶产量20万吨;肉牛、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48万头、305万头、1500万只。畜牧业大发展,不仅让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升,也丰富了农民的饭桌,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25公斤、9公斤和8公斤。

  歌儿欢舞儿热劲儿足

   2009年12月23日,黎明镇长富村村民李宏义吃过早饭后又如往常一样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充电”。谈起农家书屋,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说,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长富村建立农家书屋120多个,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屋”。

   肇东市宣传文化等部门通过送文化下乡、送文艺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先进科学文化的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提高了农民的思想境界,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厚,农村呈现出民风淳、人心齐、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曾是过去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习惯,让村屯靓起来?2009年初以来,一场以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境文明建设活动”全面铺开,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

  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肇东市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主要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村容整洁大文章。这个市将新产生的垃圾统一运到村外指定地点,做到日产日清;对饲养畜禽所产生的粪便,每天及时清运出屯,到指定地点有序堆放;将柴草垛统一地点、统一方位,规范地摆放在屯外;清理乡村主干道和生活道路上的路障,保持道路畅通。2009年这个市共出动车辆3700台次,人员14400人次,清理粪便垃圾9250吨,清除违规堆放柴草垛7130垛,清理违章占路建筑326个,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房宽路平水甜

  2009年对于宋站镇晓光村村民来说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一年。晓光村人员分布分散,总共504户分布7个自然屯,经过反复踏查论证,肇东市以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和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为目标,通过土地整理和泥草房改造,异地新建晓光村,达到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和谐。目前已投入155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5公里,新打自来水井1眼,7栋别墅主体工程已完工。明年7月,晓光村村民即可迁入新居,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肇东市立足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了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09年这个市硬化村屯道路475.2公里,新建农村自来水工程38处,新建和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2个,新发展清洁能源用户1120户,新建12所乡镇卫生院和5所乡镇中小学全部投入使用。

 
作者: 李晓东 邢浩 蔡平    来源: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