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返绥大学生:我的寒假我做主
http://suihua.dbw.cn   2010-02-11 16:53:09

  2010年的寒假已过去二十几天了,从外地返乡的绥化籍大学生们,都在这个寒假里忙些什么呢?近日,记者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进行了采访。

  实习——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

  洋洋是杭州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这个寒假她过得很充实,因为回到绥化后,她就找到了一家新闻单位开始实习,每天跟着记者们跑新闻,跟着编辑设计版面。其实洋洋本来是学理科的,但是她觉得到新闻单位实习更能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让自己得到更新鲜的东西。十几天的实习生活让洋洋收获很大,接连有好几篇稿子见报,读者的反映还不错呢。和洋洋一样,许多返乡大学生都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找实习单位提前“试水”。某医学院的小丽回家没几天就去了一家医院实习。她告诉记者,学校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要实习,自己提前尝试是要“先适应一下,找找感觉”。法学院大三的许同学找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但小许做了几天感觉有点委屈。“对专业实践是有了一些了解,但学到的不多。律师们都那么忙,我都不知道干什么。有时候一闲闲一天,感觉很尴尬。”

  实习生们精力充沛,走出象牙塔,开始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锻造自己,无论实习的过程中成绩有多大,其实都是一种在校园得到不到的收获。

  充电——为找个工作继续努力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一部分大学生们为了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利用假期不断给自己充电。英语、计算机类培训班通常爆满,图书馆也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某工科大学大四学生小卢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好的用人单位要求都很苛刻,仅有一张大学文凭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他正在准备参加软件工程师考试,所以要在假期抓紧学习,让自己在毕业找工作时能多一个砝码。

  另一部分大学生们坚定考研或出国的信念,埋头苦读,以待继续深造,于是寒假俨然成了他们备战的黄金时期。

  打工——赚钱历练两不误

  在市区的一家茶馆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这里打工的某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学生苗苗。苗苗告诉记者,她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里生活不是很宽裕,假期打短工赚些钱,既能补贴家用,也能增强社会经验。她觉得在这里打工很开心,接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很不平凡的历练。

  做家教也是寒假打工的热选。家教是比较传统的学生兼职,花费时间比较短报酬也挺好,许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了一些家长首选的家庭教师。

  在家乡打工,大学生们觉得多了一份安全感。一位沈阳某高校大学生告诉记者,他去年暑假没有回家,而是在当地找了一家公司打工,结果老板是个骗子,让他们去推销伪劣化妆品。他提醒大学生们,打工一定要有防范意识,避免上当。

 
作者: 金阳 郑鹏飞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