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世纪女性回眸
http://suihua.dbw.cn   2010-02-11 15:41:05

  编者按:

   为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选树、讴歌近百年来,在我市这片黑土地上涌现出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不同战线的女性杰出代表,弘扬广大女性对祖国、对家乡、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情怀,激励全市广大妇女为推进绥化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世纪女性回眸》专栏,将选取一批有典型时代意义的人物,予以大力宣传,以飨读者。

  杜仑,献身民族解放事业

  杜仑(1917~1955),原名杜俊贞,又名杜志懿。1917年1月8日出生于安达县城的一个世代经营酿造业的富有家庭。幼年随父母移居北京,在京华初级小学毕业后,入崇慈初中读书。1936年毕业于北京私立两吉女子中学。

   “七·七”事变前,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影响下,杜仑加入了我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常和一些女同学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挑起内战。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反击日寇侵华的风暴席卷全国,满怀爱国激情的杜仑,毅然走出家庭,告别双亲,同爱人张霁中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献身于民族的解放斗争之中。

  到延安后,杜仑先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转入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杜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受党组织派遣去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到晋东南文化教育救国会工作。1940年春,在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寇对解放区疯狂扫荡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杜仑不避艰险,担任太行山中学的教导员。1943年被调到山西黎城县教育局做干事工作。1946年2月,肇源解放后,杜仑为首任教育局长。1947年夏,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民主政权,恢复反动统治,千方百计进行捣乱和破坏,甚至举行武装叛乱。杜仑不顾个人安危,与其他同志一道发动和组织城关区群众,对恶霸地主、伪警察汉奸以及其他反动分子,展开针锋相对的清算斗争,打击敌人的反动气焰。

  1948年秋,杜仑兼任肇源县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49年3月,杜仑被推选为肇源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任妇联主任。1949年12月,杜仑随爱人调往齐齐哈尔,任黑龙江省妇联主任。1951年7月,任辽东省委纪律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3年8月,任中共沈阳市委机关党委副书记。1954年冬调往北京,任北京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她每到一处,无论做什么工作,总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克己为公,努力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由于杜仑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建国后又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繁重任务,积劳成疾,终因患脑溢血医治无效,于1955年9月19日不幸逝世,年仅38岁。其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姚文芳,命系国运

  姚文芳,1905年7月1日出生,原绥化县第七区三村长兴堡人。1911年搬到津河居住。1918年随家迁至绥化城内居住。1914~1922年,先后在津河女子初等小学、绥化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学校和绥化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读书。1922~1928年间先后在县立第三、第六女子小学任教员。1928年考入哈尔滨市特区第十校任教员,次年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俄文系夜校。在校工作和学习期间,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积极要求上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市做抗日宣传工作,公开身份在哈尔滨同仁医院工作。1934年,因叛徒出卖,日寇大搜捕,她化装成和尚转移至北京,后入东北大学读书,并改名石卿,字友莲。1935年,根据工作需要,被组织派往热河省从事反满抗日宣传工作。1936年3月被捕,同年在狱中牺牲。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