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大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又好又快增长。千方百计对上争取投资。全面把握好国家和省的扩内需项目,对去年已争取到的11.28亿元国投项目资金,做好匹配,确保高标准建设,以利争取更大支持。进一步选准拟争项目。重点把握"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强化"三农"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争取支持;把握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和继续加大对民生及社会事业的投入争取支持;把握注重在建项目后续配套、节能环保的大导向争取支持;把握对欠发达地区补欠账、促均衡争取支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力求对上争取更多的预算内投资项目。努力争上新项目拉动投资。继续加大招商力度。着眼于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巩固低端,做强中端,抢占高端;着眼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国内外大集团合作,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吃配项目,加快使部分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着眼于积极抢抓产业转移引资上项,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引发市场重新"洗牌",加强与发达地区间合作,努力成建制的引进一批转移项目。每个县市要确保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个以上,超5000万项目3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扩大开放吸引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支持域内外各种民营资本投向国家鼓励和"不禁止"的各个领域。加大城镇开发力度,用最开明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参与城市开发,特别是小城镇开发。要以房地产开发的强劲动力扩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推动民间资本更多的参与城镇交通、卫生保洁、美化绿化和"三供两治"等基础项目建设。拓宽投资领域,助推民间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开发建设。把握集约发展科学引导投资。加强市本级经济开发区,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安达两大项目区和其他工业集中区的配套建设,增强辐射能力,扩大集聚效应。学习借鉴海林等地经验,创新项目区建设方式,借力扩张,组团打造,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向壮大产业龙头、培育产业集群上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线,鼓励支持县际、城乡、乡镇等之间联手创建产业带、加工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飞地经济,广泛吸引各路资金投资兴业。倍加珍惜土地资源,严格掌控投资密度,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提供必要条件。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抓好"十大工程"为着力点,深入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全力抓好以高产创建为突破口的粮食生产。深入实施240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强基础、重科技、提效益、攻单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0亿斤左右。加大玉米、水稻、大豆高产攻关推进力度,整合各类资金,持续增加投入,落实好全市32个重点攻关核心区,牵动高产创建突破800万亩。加强以水利、农机、生态、培肥地力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全市新增抗旱大井2000眼,全面完成13座中小型水库消险加固、永安渠首二期改造和肇东段松干堤防建设任务,广用地下水、拦蓄江河水,逐步摆脱雨养农业束缚;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加强场县共建,每个县(市、区)都要与农垦联合建立大型农机合作社,全市大型农机总动力突破300万马力;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年大造林的决策部署,确保完成人工造林33.5万亩。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和黑土区保护工程,抓好深松整地和秸秆根茬还田、过腹还田,深松整地1500万亩以上,新增黑土区治理面积30万亩以上。强化科技对高产创建的支撑,加强各类良种技术、先进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节水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农防林断根覆膜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先进科技广泛长入农业。全力抓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结构调整。紧紧围绕促农增效、促农增收,以抓好寒地黑土品牌升级为牵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往绿色有机上调,进一步建立完善寒地黑土产品生产标准,着力抓好标准的使用和推广,扩大绿色有机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放大价格及收入的倍增效应。全市绿色作物种植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有机食品种植15万亩以上,种植业标准化率和优良品种率提高到91%和92%。推广肇东、青冈等地经验,大力发展城市和乡镇周边的棚室瓜果和蔬菜生产,引带示范,扩大规模,同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加快市级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建设,争取早日立项。养殖业往规模优质上调,深入抓好150万吨奶和1300万头生猪发展规划的落实,大力搞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实施"百千万"工程,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区、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区、万只以上养鸡场区分别发展到50个、300个、100个以上。搞好动物防疫,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和安全事故。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要突破90亿元。农业组织方式往产业合作、专业协作上调,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各类特色种养村屯和专业村屯,引导农民靠合作致富,靠有组织的分工分业致富。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00个。高度重视解决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的利益连接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在巩固数量的基础上,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打造更多的劳务品牌,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全力抓好以中心村镇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把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科学规划设计新农村的建设蓝图。按照壮大中心村、撤并过小村屯、发展中心镇的原则,进一步把中心村镇的建设突出出来,防止和避免盲目建设。推广庆安、肇东、明水、北林、绥棱等地的做法,结合泥草房改造,整体迁移一些过小村屯,扩大中心村规模。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抓住中央扶持中小城镇发展的历史机遇,力争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上取得突破。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医、教、能等公共事业建设。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增安全饮水工程300处,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大型沼气工程3处以上,抓好秸秆汽化固化燃料的开发推广;多渠道培训教育农民,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搞好"三清、四改、五化"和"四旁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