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明
http://suihua.dbw.cn   2010-01-31 15:29:58

 

   三、关于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报告》对2010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判断,认为今年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机遇挑战同在,动力压力并存。一是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民生、对三农、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加强对基层政府的财力保障;全省实施八大经济区战略坚定不移,并陆续出台六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已演变成新一轮的发展竞争,倒逼机制催生整个世界经济,进入利益大挪移、结构大调整、产业大整合的新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也由此上升为国家的重大宏观战略;顺应大势,国内许多发达地区超前进行了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省内一些兄弟地市也在保增长中积累了更大的发展后劲。相比之下,我市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发展相对不足,在后发优势上劣势更加凸显。如何好中求快、更好更快,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三是去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9个区域发展规划,我省实施了八大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区域协作、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流;而我市突破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和同类产业之间的“分割”束缚,实现统筹发展还是有待破解的难题;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市部分行业的影响还很大,经济回升的动力和下行的压力同时存在;加之大民生、大保障的高标准、新要求,深化改革的必要成本投入,结构调整的必要财力支撑,与我市“吃饭财政”的实情交织在一起,矛盾显得格外突出。如何履行科学发展、执政富民的神圣职责,我们面临着更重的考验。

   面对机遇、挑战和考验,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必须卓有成效地壮大财力,必须有的放矢地深化改革,必须不遗余力地改善民生。2010年,政府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区建设为抓手,以大事大项为牵动,坚持发展至上、责任为重、民生为本、一切唯实的原则,加快发展保增长,持续发展调结构,创新发展促改革,全面发展惠民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跨越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报告》提出2010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千方百计对上争取投资。重点把握“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强化“三农”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争取支持,把握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和继续加大对民生及社会事业的投入争取支持,把握对欠发达地区补欠账、促均衡争取支持。努力争上新项目拉动投资。继续加大招商力度,着眼于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抢抓产业转移,推进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取得更大突破。扩大开放吸引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吸引投资者参与城市开发,特别是小城镇开发,推动民间资本更多的参与城市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把握集约发展科学引导投资。创新项目区建设方式,鼓励支持县际、城乡之间联手创建产业带、加工区,发展飞地经济,广泛吸引各路资金投资兴业。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设。以抓好“十大工程”为着力点,深入推进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全力抓好以高产创建为突破口的粮食生产。深入实施240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0亿斤左右。加强以水利、农机、生态、培肥地力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加强场县共建。加强生态建设,确保完成造林33.5万亩。加强科技对高产创建的支撑,大力推广各类农业先进技术。全力抓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结构调整。以抓好寒地黑土品牌升级为牵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要往绿色有机上调,大力发展绿色粮食作物和棚室瓜果、蔬菜生产,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业要往规模优质上调,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要突破90亿元。农业组织方式要往产业合作、专业协作上调,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00个。全力抓好以中心村镇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把中心村镇的建设突出出来,力争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上取得突破。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医、教、能等公共事业建设。

   三是努力提高工业运行质效,增强发展的牵动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强对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跟踪服务,重点扶持一批潜力较大的企业加快成长,尽快打造一批产值30亿、50亿、100亿的重量级企业。加强区域间分工协作,引导企业联合重组,集中打造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加大技改力度,实施低成本扩张。着力培育壮大“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集群,加快新上项目达产达效。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结合实际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并在有一定基础的方面,加大力度,率先发展。加大对新上项目调控力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绿色增长,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四是搞活商贸流通,推动第三产业成为加快发展的增长极。努力扩大内外贸总量。围绕扩大内需搞活传统商贸业,聚焦扩大更多消费热点。深入挖掘进出口贸易潜力,重点开拓俄、日、韩市场。大力培育发展大型骨干市场。重点建设完善一批规模大、集散功能和辐射力强的大型骨干市场,规范各类市场经营秩序,努力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大对现有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新型业态,以及以社区为主体的家政服务产业。认真抓好房地产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房地产业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的积极作用,全市房地产开发力争突破500万平方米。以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提高我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抓好以土地规模经营为核心的土地流转,推进乡镇农技推广和兽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完善农村“三资”代理。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有和国有参股、控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稳妥地搞好政府机构改革。精心制定“三定”方案,科学整合相关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机关干部离岗创业。搞好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适时启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条件成熟的,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模式,创新城市医保和新农合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作者: 肖建春    来源: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