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他把爱心洒在病床前;20多年,他用钻研成就一个个学术成果;20多年,他的追求就是成为一名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医生。他,从绥棱走出的学子,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主任孔繁军博士。
1979年,不满18岁的孔繁军踏入了医学院的殿堂,开启了他从医的职业生涯,他先后获得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医20多年来,无论工作在哪家医院,孔繁军都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天职。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和工作期间,长春一汽一位退休老工人突发脑溢血,被送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室。孔繁军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明确的诊断和治疗。他的精心治疗关怀,老人很快病愈出院了,但由于脑出血造成的神经损伤,留下了一侧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病人出院后孔繁军多次到家里做康复指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出院后的用药、血压血脂的调理、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给予倾心指导,精心调理,老人最终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了正常。期间,孔繁军曾多次谢绝老人家的答谢,患者和家属不胜感激。
对每个患者尽责,为每一位患者尽力,孔繁军从医经历处处精彩。曾有一位准备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因甲亢危象、症状性癫痫入住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内科。身为神经科主任的孔繁军组织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名教授参加会诊,制定翔实周密的医疗方案,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及时抢救、治疗与精心的护理,虽然患者多次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危象,但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孔繁军从不轻言放弃。从治疗到护理,他把一个医生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最终病魔夺去了年轻人的生命。但患者家属仍然被这种救死扶伤、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患者家属专程来到医院找到了孔繁军博士,再次表达谢意,用信封装了数千元现金感谢孔繁军主任及全科医护人员。再三推辞也不行,孔繁军把钱上交到医院。孔繁军从医20多年,这样的事儿经常出现,他总是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待每一个病人。“德医双馨、妙手回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和家属送给孔繁军的锦旗挂满了科室,一直受到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对待工作、对待岗位,孔繁军一直尽职尽责,钟情有加,他生活时间表里家庭少了几分责任。有一年春节期间,他的科室住进了一位帕金森氏病、糖尿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病症于一身的患者,为了抢救病患,孔繁军一连7天7夜吃住在医院,直到患者病情稳定。“非典”期间,孔繁军主动请缨去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一个月没回过家。突出的工作表现,孔繁军被评为北京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
学术精益求精,这是孔繁军从医20多年的追求。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功地建立了阿尔滋海默病的动物模型,在行为学、形态学、细胞水平、蛋白水平及分子水平做了相关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几十篇,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及学术会议上交流,他还多年成功举办了“21世纪全国神经科学新进展大会”等学术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