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一名毕业于清华大学,肇东市黎明镇双胞胎兄弟李春勇、李春亮兄弟从13岁走出家门到肇东市求学,一起考上北京的大学,一起留到北京工作,兄弟俩相依相伴一起走过了13年的时光。一名是“状元”一名是“探花”肇东市一中校长邹艳琪谈起学校这两名优秀毕业生依旧赞不绝口,“他们永远是肇东市一中的骄傲”。 2002年,肇东市一中有3对双胞胎同时考上了大学,轰动全省。其中,双胞胎兄弟李春勇、李春亮,一名考上了清华大学,一名考上了北京大学。当年哥哥李春勇考了668分,获得了绥化市理科第1名的好成绩,弟弟李春亮以659分的成绩获得绥化市理科第3名。随后,哥哥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弟弟则被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录取。
据老师们介绍,兄弟俩是农家子弟,从1996年上初中就来到了肇东市求学。上学时兄弟俩在学校附近租1间小平房,每个月的房租是15元。13岁,对于许多城市孩子来说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可兄弟俩已经会自己做家务了。
大学毕业后同留北京
2006年大学毕业后,哥俩儿都留在了北京工作。目前,李春勇在清华同方科技园从事IT业,李春亮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市基层社区工作。
谈到弟弟们上大学走时的情景,李春明很是感慨:一个牙缸、几本书、两套旧衣服,这就是春勇、春亮哥俩简单的行囊。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皮包还是自己曾经用过的。从家里出来,李春亮脚上的皮鞋也是旧的,已经断了底。临走前一天,母亲花5元把断底的鞋粘上。后来兄弟俩做客生活报,在好心人的关爱下,兄弟俩才第一次穿上了新皮鞋去学校报到。
家里人介绍说,兄弟俩每年的学费分别是6900元和4800元,兄弟俩大学期间一直省吃俭用,利用课余时间当家教挣钱。兄弟俩每年只有春节时才回家,回家时也是报喜不报忧,总说自己在北京的学习多愉快,又得了多少奖学金。可家里人知道两个孩子在外面很不容易。4年下来包括学费、住宿费和日常开销,大概花了10万元,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幸亏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帮助,兄弟俩才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期待携手读研
根据李春亮提供的电话,近日,笔者终于联系上了李春勇。电话中的李春勇显得很乐观,他说,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都有收入,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他说,当年生活报对兄弟俩的情况报道后,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资助。哥俩很感谢生活报给予的帮助。
现在,虽然和弟弟都生活在北京,但由于住处距离较远,需要倒两次地铁,所以两人只有在周末时才能相见,但无论工作多忙,每周末两人一定会抽出时间见面,聊聊天。“从上初中外出求学至今已经10多年了,有什么困难都是一起面对、一起商量着解决问题。记得上学时,家离学校有6公里土路,有一个周末回家,突然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土路变成了泥路,我们俩冒着雨骑着自行车艰难地往前走,一不小心摔倒在泥水中。没办法,我们只得把自行车扔到树林里,手拉着手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家。这件事对我们影响很深。上大学时,在经济上、学业上,我们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还是一如继往地风雨同舟,相互支撑着走过来。”
谈到本科毕业后两人直接参加工作,而没有考研的问题,李春勇表示,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我和弟弟商量好了,过几年等我们有了一定的积蓄,我们会携手一起考研的。”电话中,李春勇坚定地说。
图为李春勇与李春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