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市乳品产业发展新构想
今年,安达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板块式运作、链条式推进、园区式布局、集群式发展,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和绿色生产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安达乳业;用10至15年的时间把安达建成引领中国县级乳业发展潮流的生产加工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乳制品集散贸易中心、乳业文化传播中心,形成基地与企业统筹推进、一体发展,研发、生产、贸易和文化多轮驱动、相得益彰的乳业发展新格局。
一个里程碑,安达乳品产业发展开始了新征程。
围绕“畜牧立市”的发展战略,安达市在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推进力度,迎来了乳业发展的“黄金季节”,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商机。
基地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年末,全市奶牛存栏可达12.8万头。奶牛生产按照奶牛万、千、百、十发展规划,狠抓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入栏奶牛达到7000头,纯增奶牛1967头。全市奶牛万头乡达4个,新增千头村5个,总数达到35个。新增百头场5个,总数达到56个。新增十头户480个,总数达到3500个。全市机械化榨奶站点发展到89个。鲜奶价格呈现上升趋势,目前价格涨到每公斤2.5元。
奶牛生产标准进一步规范。今年,共引进优质冻精15.65万剂,已冻配奶牛6.1万头。先后在先源乡友谊牧场和先源乡八里岗义恒奶牛场开展了奶牛群体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全市举办了春防工作兽医技术培训。按每头成母奶牛2亩青贮的标准,免费下拨了6万公斤青贮种子,共落实青贮种植面积17万亩。新建了7个青贮公司,青贮种植面积达2300亩。
加工企业发展良好。目前,全市共有9户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为1100吨,生产奶粉、液态奶、初乳素等6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形成了加工企业最多、加工产品种类最多、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加工群。乳品企业与基地签订养殖、收购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与基地互动,双赢共进。共组建乡村奶牛协会5个,奶牛合作社25个。
畜牧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全市新投放防疫监督车3台,冷链设施50台套,化验设备60台件。由市乡两级服务指导向村屯农户延伸,实施了奶牛科技入户项目,围绕科学养牛开展了实用技术讲座,受益人达5000人次;由简单的技术培训、防疫、繁育向入户指导、示范、防疫治疗、品种改良、饲料供应、产品销售“五不出屯”方面发展。
畜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奶源基地政策兑现170万元,奖励对畜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全市拿出10万元用于补贴奶牛繁育工作,拿出20万元用于补贴164名防疫员。共对全市城乡范围内的98户饲料和兽药经营业户进行了两次集中检查,处罚、整顿了5户饲料和兽药经营业户,没收和销毁未通过GMP认证等假劣兽药28个品种460盒(袋、瓶)。安达市已先后争取到6台TMR机械的补贴政策;争取到了1.2万头奶牛保险的补贴政策,争取到2.9万头145.7万元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争取到6万立方米的永久性青贮窖池54万元的补贴政策,已经完成青贮收割粉碎机械的补贴工作。
打造“产业集团军”,安达的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强劲,表明了“牛城”人的信心和决心。
到2020年,安达奶牛存栏将发展到20万头,农村户均拥有奶牛3.45头,鲜奶总产达到100万吨,境内奶牛全部实现绿色养殖,AA级绿色鲜奶产量达到50万吨,农民人均奶牛业纯收入实现2500元;形成以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带动周边县市奶牛养殖的优势企业集群,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乳业产值达到34亿元,利税3亿元。安达奶牛平均单产达到7吨以上,奶牛优质率达到98%以上;安达乳制品交易量达到全国30%以上。
建设“产业集团军”,安达将以基地建设为板块,坚持数质并重,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形成企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奶牛生产体系;将以龙头企业板块为牵动,突出绿色食品优势,建立强势企业集群,形成以乳为主、多元开发、系列开发、深度开发的牛产品加工生产格局;将依托市场营销板块,通过市场策划、信息发布、区域管理,形成内外贸易畅通、网络健全完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得益彰的乳制品集散贸易中心;抓住资本运作板块,采取股票上市、发行债券、控股经营、兼并、合资、整体划归等资本运作方式,形成稳定顺畅便捷高效的融资体系;做强产品研发板块,瞄准前沿技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全国最大的乳业技术研发、转化、交易中心;构筑全民参与板块,大力发展涉乳配套产业,形成主业崛起、辅业跟进、各业联动的发展局面;安达将抓住政策驱动板块,打造最优质服务品牌,形成高效快捷、服务优质、公平公正、支撑有力的创业环境;安达还将打造文化发展板块,挖掘牛城历史,丰富内涵,扩大影响,形成促进安达经济和社会腾飞的特色文化体系。
“牛城”,牛气冲天;“中国奶牛之乡”,牛劲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