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三次改制三次跨越
http://suihua.dbw.cn   2007-12-27 08:59:10

  ------庆安制药公司成功招商改制的启示

  庆安制药公司,是个国有企业。企业改制后,衍生为黑龙江科伦制药、黑龙江瑞格制药、黑龙江中桂制药和黑龙江瑞格医药经销有限公司4户企业,实现了资产增值,税收不减,职工增收,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企业总资产现已达到8334万元,较转制前增长56.92%。今年前3个季度,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实现税金666万元,预计全年税收超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明年有望突破千万元。

  庆安制药公司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庆安第一个纳税大户企业。近10年,已累计纳税8000多万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不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特别是2001年至2005年历经初期、中期和后期3次大的改制,庆药重新崛起。

  2001年,庆安制药公司投资1000万元对大输液车间进行改造。大输液是庆药实现收入和贡献税金的主要来源,产品形势也不错。但从市场发展趋势看,一场全国性的价格战即将打响,这样的小企业依靠自身将无法走得更远,甚至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形之下,庆药负责人提出“靓女先嫁”、“借船出海”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采纳了庆药的建议,决定实施联大靠强战略,广泛对外招商。在众多商家中庆药选择了四川科伦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利用大输液车间建立科伦大输液庆安分厂,第一次改制顺利完成。庆药与科伦4年的合作获得了1308万元的纯利润,向财政上缴税金2500万元,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科伦集团强大的市场销售能力,庆安大输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才得以生存,也正是有了这一步,为继续招商增强了信心,为企业后续改制做了辅垫。

  2003年,是全国药业生产企业进行大洗牌、大整合、大重组、大兼并的时期。如果通不过GMP认证,不是自行消亡,就是被兼并,要想改造通过GMP认证又需要一笔大投入。县委、县政府根据庆安制药公司的实际,果断决策继续招商改制,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本近700万元对水针车间进行了改造,并通过GMP认证,组建了瑞格制药。同时,采取借资方式,对固体制剂车间进行了GMP改造认证,同年成立瑞格医药经销有限公司。至此庆药的全部车间都得到了改造,并通过GMP认证,形成了科伦、瑞格、中桂、瑞格经销公司4户企业发展框架。这次改制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民营化方式对所有车间进行了改造认证,资产、资源得到重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改制扩大规模,增加了就业岗位,对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实现了改制不停产,换牌不走人,所有权更加清晰,为下步深化改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庆安制药公司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GMP认证资金紧张,产品开拓市场困难重重,企业效益下滑,活力减退。同时,庆药也面临两个机遇。中国工商银行为了处理不良资产而对国有企业拖欠贷款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庆安的决策者和庆药的经营者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依法操作,成功将被抵押资产拍卖给科伦制药和瑞格制药,解除银行债务5000余万元,解除了工商银行对庆药固定资产的全部抵押;国务院为安置国企职工,实施社保并轨优惠政策,国家、县财政和庆药各拿120万元,将职工全部纳入社保,解决了人员包袱问题。在抓住“两个机遇”成功解决债务和人员包袱问题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对庆药大胆实施战略重组,科伦集团出资1000万元收购了大输液,四川广汉药业出资1200万元收购了瑞格制药。通过抓住两个机遇和实施战略重组,形成了科伦制药、瑞格制药、中桂制药(包括瑞格医药经销有限公司)三足鼎立之势,庆药固定资产全部盘活,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真正地轻装上阵,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可以说,庆安制药公司第一次改制使企业避开了残酷的市场大战,在危机中得以存活,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第二次改制,吸引民营资本完成了对企业部分闲置资产的改造认证,构建了庆药整体框架;第三次改制,抓住“两个机遇”,解决了企业的银行债务和人员包袱,成功实施了战略重组,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企业冲出重围,重新崛起。三次改制实现了庆药发展的三次跨越。

  回顾庆安制药公司的三次成功招商改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

  启示之一:开明度是前提,决策决定成败。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决策权掌握在党委、政府手中。庆药的成功招商改制,庆安县委、县政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次改制在大输液发展不错的情形下,没有捂住不放,大胆引进科伦。第二次改制关键时期,进一步吸引民营资本,进行改造认证,盘活闲置资产。第三次改制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年之内三赴成都科伦总部,以诚意感动对方,扭转了合作濒临失败的被动局面。从得知中国工商银行政策机遇,到限定截止日期仅一个月的时间,县政府组织十几个部门集中办公,多次召开协调会,组织专门班子驻厂,昼夜兼程,在截止日期的前4天解除了资产抵押。特别是在科伦集团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协调资金600万元,不仅使改制顺利完成,而且赢得科伦高层的尊重和信任。

  启示之二:为了引进科伦集团进入庆安实现良性发展,2004年至今庆安县委、县政府领导已五赴成都,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多种联系方式,加强感性融通,赢得了科伦集团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正是由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轻言放弃,以执著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使科伦下定决心与庆安扩大合作,最终获得成功。

  启示之三:招商引资工作,既需引项单位去跑项目,有时甚至需要几个部门共同来运作一个项目,同时,还需要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庆药的第三次改制,市县两级工商银行给予了巨大支持,直至汇报到工商银行总行取得了认可,法院以倒计时的方式排定审结日程,环环相扣,保证了改制时间和质量。财政局、审计局、国资局在本着银行能够接受,合作方又能买得起,同时又要保证职工利益不受损害,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下,及时拿出了报告。社保局在庆药无法拿出700万元社保资金情况下进行了变通,保证了改制的顺利进行。其他部门也都以保证改制能够顺利进行为前提,顺利完成了承担的任务。正是这些部门通力协作,使企业顺利改制。

  启示之四:庆药如果不投资1000多万元对大输液车间进行改造通过GMP认证,也不会引来科伦集团;如果不投资700万元对固体制剂车间进行改造,不投资对双黄连、刺五加、岑暴红等一批优秀品种进行保护,也无法引来广汉集团。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科伦集团和广汉集团看中的优势和资源。现实中我们的最大优势仍是资源优势,只要发挥资源优势,大搞规模总量扩张,经过不断繁衍生息,定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工业总体上水平、登台阶。

  启示之五:庆药招商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严格把握“真商”这一点,在国内众多的制药企业中,招来科伦、广汉两大药业。他们并不要求政策优惠,只要求有一个宽松环境。据统计,科伦、广汉进入庆安以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000多万元,没有向政府借一分钱,也没有向金融部门贷款。还引来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庆药整体发展是一次综合素质的大提升。招商应更加理性化,识别“假商”,招来更多的“真商”。

  启示之六:庆药招商,每次都是在对车间进行改造通过GMP认证后,再去招商。商人追求的是效益,特别是到区县一级投资经商,很少搞战略投资。政府或部门招商,首先应该丰富内涵,把女儿打扮“靓”了,再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招商;庆药之所以成功引进广汉集团,并且持续扩大投资,得益于科伦集团。科伦老总与广汉老总之间有良好的个人关系,科伦的进入使广汉老总增加了信心。在招商过程中,通过以“商”招商、引商,可提高招商的成功率。

  启示之七:为使四川科伦和广汉药业能够长期扎根庆安,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优良环境:严禁部门随意检查乱收费,专门成立巡警小队,维护治安;实行特事特办,派驻专人帮助协调各种关系;给予优惠政策,在广汉药业新项目尚未上马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了土地征用;政治上提高待遇,科伦制药庆安总经理为县人大代表,瑞格制药总经理为县政协委员。正是优良的环境,才把外商牢牢地吸引在庆安这块土地上。

 
作者: 孙向阳 邓红岩 张树林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