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乡创新思路发展黄烟生产纪实
“咱们乡党委、政府有眼光、有正事,给咱烟农引了条好路。在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种烟的干劲就更足了!”12月20日,在三井乡三村种烟大户许艳友家里,许艳友高兴地对笔者说。北林区三井乡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按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集约化推进”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发展黄烟生产,今年,全乡种植黄烟7000多亩,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黄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叶子”。
三井乡农民种植黄烟已有近40年的历史,以前种植户多是自产自销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气候。看着其他乡镇农民都依靠特色产业拉动经济增收致富,而本乡农民却是捧着“金碗”吃不饱饭,三井乡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面对黄烟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决策层冥思苦想,探寻破局之策。
强势助推乡党委、政府做烟农的主心骨,给烟农打“强心剂”,党委、政府在发展黄烟上下定了决心。想法成熟,措施跟进,从年初开始,全乡通过打牢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引导、完善全程技术服务、出台政策激励等多种措施,下狠茬子培育壮大黄烟产业提出了关键的“头三脚”。
“今年,我家的烟叶长度最长超过1米,亩产烟叶超过500公斤,8亩黄烟收入达到3万多元,这比我没入住示范区时收入多了一倍,可力气却省了一半。”加入三井乡黄烟产业开发示范区的后八村种植户陈宝满,一边摆弄着宽大肥厚的烟叶一边喜滋滋地对笔者说。创建黄烟产业开发示范区,树标杆牵引黄烟发展。今年3月份,三井乡建黄烟产业开发示范区,占地1000亩,入区种植户共计86户。其中30亩以上大户15户。由于实行标准化统一生产管理,示范区内亩产烟叶突破500公斤,较示范区外亩产增产25%,是示范区外种植户亩均收入的1.4倍。
组建黄烟技术服务突击队,以技术支撑黄烟生产。三井乡黄烟多属地方性晒黄烟,架晒红烟(亚布力烟)、浅色晾烟(白肋烟)等,优质品种极少,品种老化是黄烟难以提质增产的病根。为破解技术难题,乡里组织农服中心8名乡村干部,专门成立了生产技术服务队,系统地学习黄烟栽培技术,分组走村串户推广新品种。他们又当技术员、又当宣传员,把新品种的栽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从整地播种、坐水栽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择时晾晒、入库保管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员进行现场授课,增强了农民种黄烟的信心和科技意识。
整合民间力量开发经营,靠“集团军”壮大黄烟产业。遵循市场和行业规律。乡党委、政府想到了创建中介组织———黄烟协会。2月份,在政府的帮助下,三井乡黄烟协会成立,全乡有235户农民自愿加入协会。其中协会成员含乡级种植大户6户,村级大户38户。协会在全乡推广黄烟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管理模式,实行签合同种烟。入会农民可接受优惠政策和技术指导服务,免费获取市场信息,通过协会联系收烟客商,农民最头痛的销售问题迎刃而解。年末算账,入会农民烟叶均价达到3.5元,亩均经济效益3000元,是一般农作物收入的3倍多,与未入会农民比增收超过40%,入会农民尝到了种黄烟带来的甜头。
踢准了“头三脚”,三井乡黄烟规模上来了,名气叫响了,种植户胆儿大了。三井黄烟不再是农贸市场的“散兵游勇”,而是呈现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推进的强劲态势。
“下一步,我们要把品牌化经营作为牵动我乡黄烟产业提档升级的突破口,以品牌实现农民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谈到今后三井乡黄烟产业发展思路时,面对笔者提问,乡党委书记路元贵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