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庆安农业综合开发区显现代农业雏形
http://suihua.dbw.cn   2007-12-25 08:45:14

  东北网绥化12月25日电时值隆冬,位于庆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内的平安镇安平村的田间地头却热火朝天,村干部正带领村民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抓紧进行玻璃纤维轻体水稻棚室的安装架构,这种棚室不仅可以缩短水稻的生长期,而且除水稻育秧还可以发展蔬菜和食用菌等……这是庆安县农业综合开发确立的一个新项目———丰平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自1992年这个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已累计投资2.04亿元,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6个,改造中低产田26万亩,推广、应用新技术19项,项目区覆盖全县14个乡镇93个行政村,受益农民20多万人,促进粮食增产5000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600元。特别是近年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项目区内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特点越来越显著,农民们在生产生活中越来越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农业综合开发区内,现代农业的雏形正在日渐清晰地显现。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要求要不断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这个县大力示范、应用和推广土壤生态培肥与地力保持技术、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清洁灌溉节水栽培技术、寒地黑土“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稻鸭共育技术和生物场微控技术等新技术,不仅使农业生产活动朝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整个项目区内每年可节水20%、降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分别达到30%和50%,达到了水肥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强化和改善,稳固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推动了项目区内农业产生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明显转变。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发,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成了有机群体,增强了农户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农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在项目区内应运而生并迅速普及,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程度和应对市场的能力。项目区内久胜镇久宏村89户稻农组成绿色水稻合作社,通过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和高产田科技示范项目的大力推广,合作社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左右,平均每公顷可增产1500公斤,而且出米率比一般项目区高出3%,水稻平均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4分钱,合作社每年可增收20多万元,户均增收两万元。目前,这个县项目区内仅绿色水稻合作社就达31个,入社农民4300多户,覆盖水田区农业人口近两万人。

  在使项目区内生产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也在迅速改善着生态环境,并逐渐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得以悄然改变。

  记者从庆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了解到,从1997年拉林青农业综合开发小区得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高度肯定以来,这个县已经3次代表我省接受国家农开办的检查验收,并每次都顺利通过,这个县农开办因此被评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作者: 孙向阳 张强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