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望奎县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余人,面对这些人力资源,如何跳出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把目光锁定在劳动力转移上,探索出一条从分散到集约、从体力型到技能型、从国内到国外、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的劳务增收路。年初以来,全县已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7.4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
规模输出他乡“安营扎寨”
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机构,村里设立信息员,屯里设立联络员。每年春节、农闲期间,抓住务工农民返乡过年的有利契机,组建劳务输出文艺宣传队,深入乡村演出二人转节目,专门设计制作了题为《走出一步天地宽》的劳务输出挂历,以真人真事现身说法,把外出人员在外地就业的情况、国内外企业用工信息等资料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了解和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
这个县针对农村劳动力在年龄结构、拥有技能等方面存在的情况,专门建立了劳动力就业网,把劳动力资料全部输入劳动力就业网,向域外“推销”,使外出务工人员有了就业保障和创业平台。到目前,这个县共建立外埠劳务输出基地182个。
“怀揣”技能勇闯九州
现在,望奎县已有1.3万名农民“怀揣”技能抢占了省内外40余座大中城市和100多家企业的用工市场。
近年来,望奎县针对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外出找工作无技术、挣钱难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的空间,把公办和民办培训资源整合到“阳光工程”培训体系当中,形成了政府办学和民营办学相互融合的“定向培训、定点输出”的格局。农广校、技工学校、微硕微机学校、发展培训学校分别采取“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培训模式,对农民开展家政、餐饮、缝纫、电脑等技能培训,将“怀揣”技能的劳动力经过培训后输送到大连、北京、天津等外埠基地就业。
“泥腿子”跨出国门挣“洋钱”
望奎县在国内抢占劳动力市场的同时,还不断拓宽劳务输出领域,放眼国际劳务市场,引导有头脑、有特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国门赚“洋钱”。截至目前,这个县已经在俄罗斯、韩国、日本、南非等国家建立劳务基地8个,有近3000多名农民在异国从事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等行业。
这个县通过党委政府出面联系、劳务中介组织牵线搭桥、劳务输出经纪人串连引带、农民个人投亲靠友等途径,形成了开发国际劳务市场和科学组织形式。同时,他们还通过信誉认定、签订跨国用工合同等手段保证出国务工人员的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为农民工在异国创业吃上“定心丸”。
“筑巢引凤”回归报家乡
望奎县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营造投资创业的良好氛围,吸引扶持那些异乡打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如今,望奎县已有200余名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东郊乡天然色素有限公司、鑫羽羽绒有限责任公司这些返乡望奎人创办的企业,已经成为望奎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的重要一员。
灯塔乡臧景明返乡创业办起的柳编加工厂,生产的柳条帘、各式拉帘、笆帘等10个产品通过订单远销法国、美国等国家,使100余名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带动农民增收近1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