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http://suihua.dbw.cn   2007-12-20 16:13:37

  东北网绥化12月20日电12月18日下午,市委书记胡世英到他的党建工作联系点———北林区四平管理区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构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产业不断升级的长效机制。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永清,北林区委书记王振刚等陪同调研。

  在四平管理区办公室,四平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田庆富向胡世英等汇报了一年来开展“先锋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他说,在开展“先锋工程”活动中,按照区委的统一要求,四平管理区以管区干部为主,各类大户参与,成立了农业生产、畜牧养殖、法律援助等6个助民小分队,经常活动在田间地头、村边炕头,提供致富信息,传授种养加技术,被群众称为生产生活中的“110”。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了进一步完善管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外,还重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组建了长途运输产业联合体、蔬菜经济联合体、畜牧产业联合体、民营经济联合体和劳务输出联合体,全管区80%以上的农户除种植业外都有一个增收门路,农民收入每年以不低于10%的速度递增。这一年来管区出现了四个方面变化:一个是经济发展的步子快了,全年社会总产值能实现9000万元;二是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人均收入可实现5400元;三是村风更文明了,和谐兴村的氛围更浓了;四是村务管理更民主了。

  王振刚还向胡世英汇报了一年来北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胡世英指出,北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喜人,特别是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今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022元,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成绩可喜可贺。

  胡世英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没有生活宽裕,就没有生活环境的改善。我们提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和收入问题,下功夫拓宽群众的增收路径问题,这对弱势群体比较多、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绥化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胡世英强调,当前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为重点,加快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用统筹的理念规划农业,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扬长优势,突出本地特色,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劳务经济。要注重发展项目经济,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发展工业集中区,以此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充分利用北林区独特的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要大力培育和形成一批能组织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农业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要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科技创新、科技兴农的平台和一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胡世英还希望北林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在乡村游、田园游等方面进行破题,使北林区的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作者: 魏青波 李云峰 王一男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