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肇东,风格迥异的各色建筑,宽阔井然的街道会让你赞叹;夜晚的肇东,闪烁的霓虹、悠扬的音乐和轻快的舞步会让你痴迷;浏览肇东,怡人、宜居、整洁、大气,不断冲击着你的视野和心境,这就是肇东,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中的城市建设。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肇东是一座建在盐碱地上的城市,树难活,路难修,困扰肇东城市建设多年。说是城市,只不过多了几分繁华和人流,徒步行走20分钟,就走完了城市的主街道……这样的情景距今也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
要想改变这种面貌,等不行,靠不行,只有拿出“与盐碱地做斗争,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行。在随后的几年,肇东市开始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几年来肇东市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设、维修、改造城区道路65公里,铺装彩色人行步道板18万平方米,如今城区拥有高级道路150公里,道路硬化覆盖率达90%。今年,肇东市以突出方便百姓生活为目的,投资418万元建设5条主干道11条人行道,铺装彩色人行步道板2.19万平方米,并对城区破损道路进行全面维修。
随着道路质量的提升,打造多功能宜居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件大事。走进城市西郊1500亩的生态园林,让人感觉到了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31.5%城市绿化覆盖率给市民送来新鲜的“氧料”。今年肇东又投资70万元栽种树木6万株,对12条街道进行绿化。
随着阳光小区、花开富贵、锦绣江南等花园式小区一个接一个的建起来,别墅小区、复式楼房、高层住宅鳞次栉比,城市空间的美感营造了中等发达城市的氛围。近年来,肇东市每年住宅开发面积都在25万平方米以上,全市城镇住宅总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人均楼房居住面积18平方米。今年,肇东市按照小康住宅的标准,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风貌特色的要求,建设西园高层、佳和高层、锦绣江南和工商小区二期工程,一座座高标准的住宅楼正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渐渐长高……
“地上”与“地下”的革命
肇东地处枯水区,曾几何时,全市有很多居民因此而不能及时得到供水。为彻底改变群众吃水难的现实,改变市民饮用水水质,这个市投资1.34亿元,历时8年时间,实施了“引松入肇”工程,硬是从50公里外把松花江水引到肇东城,彻底改变肇东居民饮用水紧张和水质差的难题。解决地下排水,成为城市建设的根本。为此,在3年前,肇东市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投入1亿多元对地上地下给排水管网进行改造,使半个世纪前建的破旧管网全部得到改善。共铺设排水管线132公里,给水管线60公里,新建及更新改造城市配水管网45.1公里,城区暗排率达到100%。今年,肇东市又投资1亿元,建设城市第二应急水源地,确保市民的饮水安全;投资73.7万元,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同时改造、维修泵站,清掏城市排水管线,确保城市雨季排水畅通。
“喜新”不“厌旧”
“垃圾场”上长出人民广场,废弃地上起了办公大楼、影剧中心、体育馆。人工湖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城市西郊,千亩生态园林形成了天然的大“氧吧”……这就是肇东实施“城区西扩”战略取得的初步成果。
“城区西扩”战略是肇东为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档次而实行的城市建设方略,它使一些沉睡和荒芜多年的盐碱地变成了城市新区。“城区西扩”战略实施后,肇东市采用置换的方式,在昔日的垃圾场上建起了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周围曾经寸草不生几乎被人遗忘的盐碱地上纷纷盖起了行政办公大楼、体育馆、影剧中心、广电中心,各类建筑风格独特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在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旧城区的改造步伐也同时加快。通过置换、招商引资、融资等途径,肇东市成功引进福建新亚集团投资3亿元,在市区六至七道街之间将原有住宅动迁,建起了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集商业、住宅、旅游、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东北商业第A街。
去年,肇东市投资180万元,对站前广场进行规划、拆迁和修建。如今,每天都有近百人组成的锻炼队伍不约而同聚集到这里,老年秧歌队、集体舞、锣鼓队,在灯光与月光交织的夜晚,在晨曦和朝阳交汇的清晨尽情演奏和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