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涝洲镇安业村自有养鱼水面5000亩,但安业村的渔民却养了10000亩的鱼,村党支部书记辛维清说:“我们涝洲镇被称为‘龙江水产第一镇’,我们镇要做这‘第一镇’里的‘第一村’,家里的水面扑腾不开,就向外扩张,我们凭技术和质量打‘天下’……”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安业村,村党支部书记辛维清带着记者参观越冬的鱼池,他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所有养鱼水面都能越冬了,到开春,开河鱼又能卖上个好价……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面带喜色地对记者说:“最近我们村向信用社争取的一笔专门用于支持水产业发展的贷款有眉目了,等贷款下来,我们安业村的渔民又能向更远的地方‘攻城略地’了……”
据了解,安业村地处松花江北岸,引松入肇工程的引水渠从村中穿过,发展水产业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个村把水产业确定为构筑村经济格局的三大板块之一加以大力发展,他们秉承“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精”的原则,不断引进、驯化新品种,在野生江鱼驯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使水产业尽快上档次、成规模,村里成立了水产业合作社。根据章程,社员必须根据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必须保证自己承包的水面能够越冬;其次,必须实行驯化精养,绝不能只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辛维清说:“这些年,安业村的鱼不愁卖,就是我们养鱼坚持精养,不像很多地方只顾把鱼的个头养大,而口味和营养价值全不考虑。我们用的饲料全都是100%的科技驯化料,不含激素,这是合作社章程定的,谁违反了就除名,很多在发展水产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就捞不着了,因此,大伙儿都自觉遵守。这样我们的鱼啊、河蟹啊,人家买了都放心,哈尔滨的很多星级酒店都用我们的鱼,水产业的收入在农民的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水面一年一承包,而且都是公开竞价,想养鱼的人越多,村集体的收入就越多。”
为了把鱼养好,安业村渔民更注重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力争把所有养鱼水面承包人都培养成专家,现在入社的社员都养成了刻苦钻研养鱼技术的好习惯,一般鱼病虫害的诊断和治疗,渔民自己就能解决。其中,很多外村、外乡甚至外县的水产养殖户遇到技术难题都慕名到安业村来讨教。记者在养鱼户辛利清家看到,他建了一个实验室,里面显微镜、镊子、托盘等用具一应俱全,室内还堆放着大量的专业书籍。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效益越来越好,村里的5000亩水面已经满足不了当地渔民的创业需求,特别是一些大户,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向外扩张。安业村渔民的养鱼技术早就名声在外,他们到外村、外乡甚至外县也变得很顺利,因为,哪里把水面承包给他们都能收到更高的承包费。为了支持这种“扩张战略”,村里和合作社研究决定,对到村外承包水面的渔民,享受在发展水产方面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安业人不仅把鱼养到了外村、外乡,最远的甚至到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们在村外承包的养殖水面达5000亩,和村里原有的水面面积相当,其中,大户纪明礼一人承包了4000亩。今年,全村10000亩水面,亩平均效益达到800元,产鱼300万公斤,收入达8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