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正文
我市新农村建设花美果硕
http://suihua.dbw.cn   2007-11-29 13:40:41

  东北网绥化11月29日电两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去年以来,全市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23.62亿元,修建通乡通村公路4961.4公里,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10元。尤其是被确定为省级试点的11个乡镇和198个村,绝大多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农村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确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实际,从实事抓起,全力组织推进。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关注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省、市、县多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与试点村结成对子,实行定点帮建。这些单位有钱出钱,有物出物,32个中省直部门落实帮建项目83个,帮建资金2600万元。市县帮建部门落实帮建项目500多个,落实帮建资金3800万元。市审计局帮建庆安县大罗镇东平村,2006年投资10万元,为该村架高压线2公里,打井22眼,旱改水800亩,促进增收30万元。

  为了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强力打造“寒地黑土”品牌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快速发展势头。仅2007年全市玉米和水稻面积就新增224万亩和56万亩。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水稻育苗大棚4.5万栋,新打各类机电井4208眼,战胜了干旱、病虫害等多种灾害,粮食总产在2006年78.4亿公斤的基础上,2007年达到80亿公斤。全市还大力推进农区新型工业化,培育龙头企业,现在各类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70户,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1户,使用“寒地黑土”商标的企业达108户。去年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9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1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80元,今年已内转外输农村劳动力93.8万人,劳务经济可拉动农民人均增收980元。畜牧经济与去年同比也有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将比去年的2910元有所增加,全市农村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修建通乡通村公路4961.4公里,全部试点乡镇和90%以上的试点村修建了水泥(红砖)路。两年来,全市还投入3.8亿多元,推进农村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标准化改造,消灭D级危房。还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市已有9.1万户纳入低保范围。新建农村信息服务站244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200处,使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得以繁荣。而试点乡村则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

 
作者: 李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