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量达10.8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0.8%
东北网绥化11月29日电今年,北林区加大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大灾之年粮食夺高产,总产达到10.8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0.8%。
这个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战胜了春季低温、夏伏连旱、病虫自然灾害等,特别是战胜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旱灾,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标志性的成果。
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这个区在粮食作物上进行“两增两减”调整。“两增”,即水稻、玉米分别增加了9.2万亩和12.1万亩。“两减”,即大豆、马铃薯分别减少了20.8万亩和两万亩。正是这“两增两减”,使北林区粮食增产829万公斤。
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这个区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新建硬质化渠系3万延长米,增设桥4座、闸4座、渡槽12座、有基涵两座,打机电井157眼。利用1000万元农业开发资金,重点对秦家水稻生产示范区进行了完善和提高,新建硬质化渠系1万延长米,使该区域田林路渠沟得到全面提档升级。在水田育苗大棚建设上,通过整合各类农业项目,新建水田大棚1万栋,使全区水田大棚总量达到4.7万栋,覆盖面达到80%以上。在农机化工程建设上,不断加大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今年新建农机作业合作社两个,使全区农机合作社发展到23个,大型农机拥有量达到565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加大了推进科技进步力度。这个区大力实施“科技示范户培训计划”,开展“农业专家咨询”、“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了为期21天的“科技之夏”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培训农民科技骨干253人;发放技术挂图1万张,技术光盘500套、科技丛书5000册;共接到农民咨询电话3500多次,回答疑难问题上千条。农业新技术推广势头强劲,种子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已经确定的新技术除了大豆窄行密植、大豆行间覆膜、水稻钵体育秧等高产栽培技术外,水稻硅肥、玉米机械收获等技术已被农民认可。全区重点技术覆盖率达90%,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
加大了绿色产业发展力度。这个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230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34个、绿色食品标志17个、有机食品标志1个。加大了抗御自然灾害的力度。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这个区坚持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抗旱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抗旱减灾。抗旱期间,全区新打各类水旱田抗旱井近千眼,旱田日浇灌3.1万亩,累计浇灌98万亩,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夺取了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加大了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今年,北林区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累计投放4.6亿元,同比增加600万元。与此同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共发放资金67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