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凸现磁场效应
http://suihua.dbw.cn   2007-11-28 09:35:35

  东北网绥化11月28日电青冈县新村乡五排八村奶牛饲养量现已达1452头,户均5头牛,日产鲜奶29吨。对此,村党支部书记马林波说:“我村奶牛业的发展得益于今年初村里成立的奶牛养殖协会。协会吸收255户养殖户入会,在负责技术指导、防疫灭病、繁育改良的同时,还与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直接签订了鲜奶收购合同,每公斤鲜奶比市场价高出两毛钱。协会成立了青贮饲料公司,负责为奶牛养殖户提供青贮饲料。今年协会就种植青贮玉米700亩,产饲料2000吨,可供1000头奶牛食用。还新建了5个青贮窖,可贮青贮饲料2500吨。青贮公司对养殖户免费送料,只收成本钱。现在村里已有950头奶牛成了‘协会牛’,享受优待。”

  五排八村奶牛养殖协会只是我市发展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一个。今年,我市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其走向规模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效益化。现在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535个,累计助农增收25.8亿元。其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30多万农户加入。

  突出产业优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调发展。我市充分利用当地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依托农产品加工和经销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农合组织,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农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今年,海伦市大鹅协会依托上海紫燕集团,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上大鹅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00多万只。

  明确主推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市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协助专业合作社设章程、建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扩展作业面积,推进其高标准、高速度发展;针对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运作不规范等问题,确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组建一个、规范一个,促进其由单纯服务型向经济实体型转变、由粗放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转变。目前,全市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800多个。

  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我市发挥其连接农户、企业、市场、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其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上联龙头企业、下联产业基地作用,有效地参与到了农业产业化之中,按产业化要求对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海伦市通过组建特色农作物生产合作社,吸纳社员81户,在永合乡发展种植特色黏玉米1500亩,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产业化发展,他们生产的“翔宇”牌速冻黏玉米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年可实现收入120多万元;肇东市宣化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吸纳会员40户,发展中草药种植面积400亩,会员年户均增收1000多元。

 
作者: 张树林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