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绥化上项目抓龙头办大事重民生
http://suihua.dbw.cn   2007-11-27 09:49:26

  近年来,绥化市狠抓事关民生和以项目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大事大项”的推进落实,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绥化变了,变得让我找不到家了”,这是前不久一位阔别家乡多年的游子给故乡的第一句评语。单单是今年修的34条路就让他有说不完的欣喜。

  “五个一”机制形成干事创业氛围

  2004年1月7日,绥化推出当年10个“大事大项”。绥化市委确立了“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使党政领导拿出主要精力抓大事大项的破题推进。

  以后每年年初,市委工作会议简单明了:部署当年的大事大项。每年都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列入“一号工程”,使绥化劳动力转移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绥化市委认识到做强做优乳业对打造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主辅换位作用巨大。连续几年,“大事大项”重点推出奶源基地建设,市领导主推主抓,强化领导;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细化落实措施,搞好服务。招来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乳业巨头。

  玉米产业是绥化涉及农户最多的产业,关系农民致富和农区工业化进程。继龙凤、昊天等大型企业落户后,今年中粮集团投资了10亿元的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启动,明年4月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并当年竣工投产后,全市玉米年加工量可达360万吨。

  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开发

  绥化市不断强化项目观念,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抓产业、抓财源、抓第一要务的重要突破口,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伊利、中粮集团、诸城外贸、温州环宇、南京雨润、北大荒肉业、三精药业、杭州贝因美、国能生物质发电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绥化。

  绥化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层次上不断破题,形成了“产业建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一体推进、联动发展,食品为主导,医药、化工、纺织、机械为支柱的开放式产业格局。玉米、亚麻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一位,乳品、大豆、甜菜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三位,肉制品加工能力居全省第四位。围绕打造区域重点产业集群,突出建设了省级绥化经济开发区、省级肇东经济开发区、安达工业开发区、兰西亚麻城、青冈玉米工业城以及昊天科技工业园、明水三精工业园和安达黑大化工园区。

  今年,市委决定,把“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等5个事项确定为全市大事大项;把已经步入轨道,需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和常抓不懈的“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等10个事项确定为全市重点工作;把市民反映强烈、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加强城市卫生环境综合治理”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10个事项确定为市本级重点工作;把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44个新建和续建大项目确定为各县(市)区重点推进项目。列入全市重点推进的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有2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有52个。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公司15万吨食用酒精、青冈龙凤玉米公司5万吨谷氨酸、肇东大庄园10万头肉牛30万头肉羊100万只大鹅、安达贝因美10万吨干法奶粉、望奎国能生物质发电等5个大项目列入了全省100个重点调控项目计划。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绥化市每年都要精心谋划一批关乎民生的重大事项,扎实开展亲民利民惠民行动,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今年实际建设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541公里,完成投资12.25亿元,建设里程和投资额度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全市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1个,超出计划12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参加“新农合”人口达到了279万人,农村覆盖率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去年178个的基础上增加到198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535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9万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1620所学校、68万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减轻学生家庭就业支出7337万元。市政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是历年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任务最重、标准最高、群众最为满意的一年。(转自《黑龙江日报》)

 
作者: 《黑龙江日报》记者杨欣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