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26日电从前偏僻贫困的安达市青肯泡乡农义村,如今农民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小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农义村有5个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大庆,运输专业户有30多户,人均纯收入中的70%以上来自劳务输出。农义村的发展,是安达市劳务经济“输出———引回———反哺”发展历程的缩影。
安达市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全市最大的项目和产业来抓,不断发展壮大劳务输出规模,努力实现从“苦力”挣钱到“蓝领”就业的转变,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的转变。据该市劳务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劳务输出人数每年都稳定在9万人以上,创收4亿元以上。今年前11个月,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4亿元。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全市农民年人均收入的30%以上。
为了把劳务经济这块蛋糕做得更大,安达市干部群众达成了共识:劳务输出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产业,要打出自己的品牌。为此,从今年起,这个市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列为政府要办的“百件实事”之一,对输出人员开展务工常识和“对接式”、“订单式”、“储备式”技能培训,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完善服务的工作机制。安达市还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据了解,仅今年以来,全市共建立用工单位信息档案1000多份,培训农民工4.9万人次。全市劳务输出已有多个在全省叫得响的品牌,其中,安达市龙宇焊接技校,在今年11月6日郑州召开的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安达市一大批靠打工致富的人士,积极回乡创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安达镇近年来有182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从事个体经营,有26人当上了私营企业老板;任民镇新义村的赵殿革回镇创办了砖瓦厂,年产值达40多万元。为了鼓励引导外出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安达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环境。“挣票子,换脑子,回到家乡办厂子,几年带富一个村子”已成为许多外出务工者的追求。近年来,全市已有近千名回乡创业人员,他们建厂办企业,已就地转移富余劳动力2万多人。仅此一项,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人均3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