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正文
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农区工业化进程
http://suihua.dbw.cn   2007-11-22 13:52:03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具备的战略地位和指导作用,突出了党的各项事业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十七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充分表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绥化作为黑龙江欠发达农业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动摇,从市情实际出发,坚持走有农区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努力把绥化建设成全国闻名、全省最大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实施农区工业化赋予了绥化又好又快发展崭新内涵

  多年来,绥化始终坚持农区工业化道路不动摇,依托丰富农牧资源,大力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农”字为主要标志的工业化特征越来越突出,今年我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绥化、农垦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区工业化示范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我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定位,对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一战略的提出,使农区工业化的发展趋向更加丰富完善。一是农区工业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我们所要发展的农区工业化,就是用工业化理念、思路统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工作,依托农业抓工业,围绕工业抓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带动农民产业工人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以农业和工业相互融合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走向工农互补、城乡对接、一体化推进的良性循环轨道。我们实施的农区工业化是农业标准化、现代化基础上的工业化;是通过农业产业化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资源利用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工业化;是根植于农业,起步于产业化的工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资源利用型和非资源利用型同步推进、多元发展的工业化。实施农区工业化的本质是不断提升和加强工业主导地位,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框架。二是农区工业化的目标更加具体。实施农区工业化的目标是以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为前提,以农业充分发展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实现工农互补、城乡对接为主攻方向,最终以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在全省示范,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全省示范,以农业产业化的高效发展在全省示范,以食品加工制造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在全省示范,最终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农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示范之路。三是农区工业化的特色更加鲜明。我们要实施的农区工业化,是以稀缺寒地黑土资源为基础,以寒地黑土经济为依托,以寒地黑土品牌为主推,黑土地上生产的工业化产品具有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天然禀赋,更加突出了绥化农区工业化的独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农区工业化的区域特征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地方不可比拟的。四是农区工业化的任务更加明确。实施农区工业化的主要任务是做大做强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制品、马铃薯、亚麻、蔬菜、甜菜、林木“十大”产业,利用10年左右时间,力争把绥化建设成全国闻名、全省最大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实施农区工业化是绥化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佳诠释

  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新论断,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但要求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的同时,还要求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还要用发展的协调性、公正性、可持续性来衡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绥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我们所说的新型工业化,就是以科技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制造业为支撑,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科学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代表发展方向,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现代工业。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器。二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依靠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占有更大市场份额,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三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改变传统工业化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状,把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四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工业化必然伴随大批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妥善处理好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是发挥独特优势、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绥化来说,实施农区工业化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理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绥化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佳诠释。一方面,实施农区工业化与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具有统一性。新型工业化有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科技含量高,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要求经济效益好,在优化资源配置基础上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要求资源消耗低,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要求环境污染少,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追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要求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加就业。实施农区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资源和非资源并重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主要目标设定上,把科技进步因素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纳入其中,渗透了大量科学技术、效益效率、资源节约、节能环保等发展理念,这些都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与新型工业化的主张相吻合相一致。另一方面,实施农区工业化定位科学准确,符合求真务实精神和绥化发展实际。新型工业化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业化,是较高层次和较高阶段的工业化。绥化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全省,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实施农区工业化,为绥化在贫弱基础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了出路,增强了信心。绥化实施农区工业化具有良好基础。近年来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连续狠抓以项目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大事大项推进落实,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不断破题,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寒地黑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无公害食品面积实现全覆盖;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1+4”工业产业框架初步建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幅,玉米、乳肉等大宗农牧产品加工能力位居全省前列;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这些都为绥化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准备了雄厚的基础条件。

  三、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

  绥化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调动好各方智慧和力量,把十七大的理论实践成果和重要思想精髓运用到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的实践中来。一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此,首先要建好第一车间,重点规划建设好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专用、优质、稳定的原料基地,按照市场需求和工业原料生产规范来管理和经营农产品生产。在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优先发展绿色农业。要按照绿色农业的标准加大种养业布局调整力度,集中连片发展优势农产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大绿色食品认证力度,优化种植业品质和品种结构,稳步增加高淀粉、高油玉米及优质大豆、绿色水稻、马铃薯等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农民股份公司为重点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引导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强化利益联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生产过程的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二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十七大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这一要求,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方向,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指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机械等主导支柱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形成全市工业支撑点和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瞄准建设食品工业大市目标,突出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生物化工产业,重点建设一批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一批专业配套企业,重点建设一批关联配套、大小并举的产业集群项目,尽快形成集群优势。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的创新联盟,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一批生态型工业园区和“零排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再利用、再制造企业,努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要努力提高各类园区规范建设标准。园区建设是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赶超必须倚重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绥化、肇东、安达经济开发区,兰西亚麻城,青冈玉米工业城,明水工业园,北林东富工业园,绥棱、庆安工业园和市本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中国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依托品牌培育中国寒地黑土核心企业集团。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绥化经济开发区,积极引导和促进域内外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开发区聚集,真正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适度超前推进各类园区内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十七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要求,规划好开发好利用好土地园区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经营的核心作用,实行土地经营与资本运作并举,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四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十七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休闲娱乐、交通运输、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中介服务等与工业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贸工农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商贸物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好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培育功能健全完善的区域物流中心和专业批零市场,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齐备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和各类专业组织,全面开拓农村市场。大力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专营、连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以原生态产品为基础,开发适合市场需求、进入高端市场的绿色食品产品系列,重点培育寒地黑土绿色物产营销企业和物流集团,组建绿色物产配送中心,构建寒地黑土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坚定不移地走好“小规模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路子,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务产业,激活民间资本,扩充民营经济总量,加快形成全民创业热潮。

 
作者: 张文明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