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劳务经济成为海伦农民增收亮点
http://suihua.dbw.cn   2007-11-20 08:50:31

  东北网绥化11月20日电海伦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引导农民走出黑土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积极抓培训,建网络,广辟就业渠道。年初以来,全市实现输出富余劳动力15万人,总收入实现7亿元。

  几年来,海伦市一直把劳务输出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加强和完善市乡两级劳动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的基础上,把工作体系向农村行政村和城内社区进行延伸,成立了263个劳动力转移工作站,在全市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

  这个市把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增强劳务输出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的强大“助推器”,大力推行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中介机构联合协作的转移培训方式。充分发掘职业技术学校、省机校、行干校、蔬菜办、水产总站、劳动培训中心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在城乡建起了37个培训基地,组建了一支35人的综合性师资队伍,深入农村各点进行流动培训,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培训机构为龙头,乡镇培训机构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网络。在内容上他们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基本技能操作规程的要求,定向对农民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特别加强了对交通规则、城市生活常识、遇险自救、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市内成立了信息服务大厅,并借助农村信息网络工程,建成了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聘请了826名信息员,及时反馈全国各地的劳务信息。在信息发布上,利用劳务大厅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村村通工程和广播电视,及时准确地发布用工信息。通过召开能人返乡报告会、典型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和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城乡下岗职工主动走出家门从事劳务输出。

  他们充分利用领导干部和劳务经纪人两方面力量,开发建设劳务输出基地,通过多次考察,先后在大连、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开辟就业基地725处,签订集体劳务合同206份,建立了长期用工协作关系。输出基地的开发建设使劳务输出由过去的季节性、临时性向长期性、长年性转化,有些劳务人员已长期扎根在外。

  现在海伦市在外劳务人员遍布哈尔滨、大庆、大连、北京、上海等16个省70多个市县,从近两年收入看,劳务收入已经占农村总收入的30%。

 
作者: 陈镜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