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用科技铺就增收路
http://suihua.dbw.cn   2007-11-14 11:13:24

  ———记绥棱县泥尔河乡双丰村新农村建设中心户邓广河

  邓广河,绥棱县泥尔河乡双丰村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多年来,他引导村民学习农业科技,帮助村民寻求农业信息,为村民趟出一条条致富道的邓广河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引路人。

  1978年,邓广河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年纪轻轻的他不甘心靠天吃饭、靠天种地,在近20年的农业生产中,邓广河积极探索科学的种地方法,研究农业种植技术。农闲季节,到县里的农委、农技部门咨询农业知识,研究、探讨本村的土质及地理气候环境,学习辨别真假、优劣种子知识。还找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咨询、了解化肥农药等识假辨假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下来,邓广河成了村里种地的明白人,谁家种地遇到个难题,都愿意找邓广河请教请教。2000年,邓广河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后,他服务群众,传技于民的意识更强了,每到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他都主动把同村大部分农民叫到一起,向他们讲解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

  在生产学习中,邓广河十分注重对农业信息的搜集。2004年春,他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富拉尔基种子繁育基地与当地的一些科技大户签订稻种回收协议,并负责提供稻种,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给予技术指导,秋收后基地将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0元的价格回收水稻。看到这条信息后,邓广河兴奋不已。为了弄清情况,他先后两次到富拉尔基种子繁育基地进行考察,并与该基地签订了100亩的种子意向性繁育协议。回到家后,他找到村里的一些种田能手,可大家都觉得有风险,不愿意尝试。但认准这个理的邓广河没有放弃,他积极动员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搞种子繁育。第一年由于技术、田间管理等原因造成种子繁育失败,秋后一算账,并没有比普通水稻多赚钱。“自己有多大能耐不知道哇!”“白挨累了吧。”一下子大家的冷嘲热讽都上来了,可生性不服输的邓广河认准了这是一条增收路。2005年,他又与这个基地签订了100亩繁育协议,在种子繁育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基地的操作规程进行,秋后,邓广河兄弟每户比其他稻农增收4000多元。

  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村民信服了,自去年以来,在邓广河的带领下,双丰村已繁育种子750亩,共有38户农民参加进来,每户可增收7000多元。中心户新风采

 
作者: 宫羽生 王国刚 刘庆双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