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13日电“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是肇东市近年来一直坚持走的道路,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已经粗具规模。今年,全市22.3万吨绿色(无公害)食品创产值25.7亿元。
他们通过加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了企业与农户、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协会的对接,并不断实施质量监控、龙头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创新运行机制,不断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目前,这个市已有2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44个产品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
本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技术、基础和传统优势原则,肇东市瞄准市场,科学布局,选择无污染源、土壤有机质丰富、排灌水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的区域科学规模产业布局。今年,因地制宜建设了3处绿色食品开发区,12条无公害食品产业带。
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开发建设不但壮大了龙头企业,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扩大了企业能力,推进了“龙头+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生产。肇东市在绿色食品生产质量上实行双向监督,促进了龙头与基地的紧密结合,使农户生产有方向,龙头企业有依托。全市7家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
为使绿色产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肇东市在备春耕生产阶段就加大对投入品管理力度,从生产源头到农户地头进行全程监控,实行生产资料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施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进行测土、配方、配肥,形成测、配、产、供、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病虫害防治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凡是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禁用的化肥、农药一律禁止销售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通知,明确了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允许使用投入品的范围并及时通知到农资经营部门。农业执法大队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农资市场经营进行联合检查,形成了违禁肥药经营者不敢卖、农户不敢用、想用买不着的局面。这个市还严把农户投入关,把各乡村农户的地块统一编号,并将临近地块编成小组,实行组内农户联保,互相监督。在生产操作上,肇东市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条例》,全部按照生产技术操作要求进行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