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浓墨重彩绘新村
http://suihua.dbw.cn   2007-11-13 09:27:15

  ———明水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纪实

  新农村建设如一缕春风吹遍了明水大地,为明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明水县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大力弘扬锲而不舍、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明水精神,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村发展之路。

  以产业壮大农村经济

  农村要发展,经济是基础;农民要增收,素质是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明水严格按照“十个一”标准,坚持以“四大工程进万家”活动和“八进村”行动为载体,以发展生产、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把符合乡村实际的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在建设中,结合各试点村资源优势,采取招商引资联办、挖掘潜力自办、争取立项创办、组织群众合办等方式,大上农副产品简单加工或精选、精包装项目。明水镇向荣村氮气保鲜加工、崇德镇崇德村万寿菊加工、永久乡白天鹅牧业饲料加工等3个超千万元的项目已成为振兴明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项目的开发实施,增加了农民内转就业机会,拓展了农产品增值空间,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引领了一批适合当地发展的中小富民项目的应运而生,真正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明水县在抓好农村经济壮大的同时,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大院”等载体,依托劳转办、农委、畜牧局、农机局、扶贫办等业务部门,投资450万元,以国家“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为契机,集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农村政策等培训200余场次,培训人数1.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致富技能。

  以文明改善人居环境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的不断改善。在环境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上,明水县始终坚持“有钱要干事、没钱也干事”原则,从群众的身边事入手,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街道改造、通村公路、饮水安全、新型清洁能源、“六位一体”活动场所、有线电视、农杂网点、卫生所等建设列为基础建设重点,采取集中绿化会战、基础工程建设、新型技术应用等多种措施,打造了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通过两年的建设,全县共新实施公益性基础建设类项目120个,总投入达到4000万元。

  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群众的心情舒畅了,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针对这一实际,全县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创建、科技文化大院建设等活动。在“中心户”设立了读书角、阅报栏;“文化大院”配齐了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使广大群众学习有去处、娱乐有场所。群众自发组成4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民俗向健康、文明、和谐转变。

  以共建积蓄发展后劲

  改善生活环境,营造绿色家园。这不仅是明水人的共同追求,同时也成了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在明水的新农村建设中,省审计厅、省农发行、农工党黑龙江省委和市委办等9家市级部门、县财政局等44家县级部门作为帮建单位积极助试点乡村研究思路,协调资金,落实项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全力支持试点乡村建设,为明水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截至目前,各共建单位帮助全县试点村解决路、水、能、教、医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70多件;争取到涉农项目33个,到位资金2292万元;落实帮建项目91个,总投入7800多万元,占试点乡村计划投入总额度的三分之二以上,形成了合力共建的发展氛围。

  以民主强化村屯管理

  农村要发展,农民是主体。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明水县采取乡镇与帮建部门联席参与试点村“一事一议”等新措施,宣传讲解上级相关政策,把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解决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实问题。同时,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强化了试点村新建公用基础设施管理,督促试点村对科技文化大院、文化休闲广场、村卫生所以及人畜饮水井等基础设施,采取集体管理、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落实管护责任,做到不闲置、不滥用,更好地发挥了这些公益设施服务农民、娱乐农民的作用。

 
作者: 吕跃军 刘文星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