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农业新闻 正文
科技特派员曾祥彬
http://suihua.dbw.cn   2007-10-31 09:25:07

  曾祥彬,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站站长。2003年,经“双向选择”,成为绥化市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

  当上科技特派员的曾祥彬,一直把防治马铃薯疫病作为科研的攻坚重点,他每年举办的技术讲座都不少于20场次,直接到农户的田间地头传播技术,仅去年一年,就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20多次,印发明白纸1000多份,受教育农民达8000余人。东富乡的村民说:“曾老师在我们乡这几年,让我们把马铃薯栽培技术的难点全掌握了。”

  每到马铃薯种植、管理、收获的关键时节,曾祥彬便带领科研人员在示范园区召开现场会,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让大家学得明明白白,看得心服口服,示范园区共引进马铃薯新品种24个,推广新技术18项。这些新品种和新技术很快在东富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曾祥彬的电话本中,大多是农民的号码。为了方便农民,农民把他的号码也当成了咨询热线。春、夏季,农民朋友起得早,有时曾祥彬还在睡梦中就被电话铃惊醒了。对此,曾祥彬总是认真对待,耐心地给予答复,不让农民兄弟失望。

  2005年5月的一天,曾祥彬来到新华乡新安村王伟家。前几年,王伟一直在外打工,第一次搞大棚蔬菜栽培,没经验,因为苗床土消毒没有做好,造成头茬水黄瓜瞎了,一家人全靠他种几亩地养活,生活十分困难。曾祥彬就给他讲黄瓜栽培技术,并建议他改种市场销路看好的旱黄瓜新品种,帮他发展多茬次高效栽培,从此王伟家多了一位亲戚。曾祥彬给他讲科学种植黄瓜技术,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以后又几次去王伟家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浸种、怎样管理。他不吃王家一顿饭、不抽王家一支烟。在曾祥彬的悉心帮助下,王伟家的日子很快变了样,现在年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王伟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逢人便说:“我扣大棚能整这样,多亏曾老师。”像王伟这样对曾祥彬心存感激的农户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年来,有多少农户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了好收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曾祥彬自己也说不清,但很多农户都知道经作站有个曾祥彬。

 
作者: 关延明 张君实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