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肇东市五里明镇榛柴村种粮大户高树文一家正忙着在地里抢收玉米,一家人虽然早出晚归,但心里喜滋滋的。今年高树文种了80亩玉米,全部采用高产晚熟新品种,并增加了科技、人工和肥料的投入,获得了单产700多公斤的好收成,现在玉米还没有脱粒,商贩就来到他家洽谈收购。
老高说:“多亏了国家出台的一免两补政策,让村里的种植户都尝到了甜头,今年虽然气候不正常,但用的都是好品种,收成都不错,希望十七大还能再出台新的惠农政策,鼓励我们多打粮食。同时,在化肥、种子上要多向农民倾斜。”
肇东市涝洲镇安业村刚刚修建完毕的白色水泥路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安业村党支部书记辛维清感慨颇多:自从十六大以来,安业村人通过国家扶持政策,先后发展了AAA级水稻、特色渔业和600栋观光葡萄示范园,使安业村人年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村里的小学实现了免费教育,孩子上学免费乘车,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有1200元的养老补助金,18户农民住进了别墅小区,有线电视屯屯通……辛支书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把大伙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现在村里没有闲人,基本上都有业可就,下一步村里还将建设村民休闲文化广场,靠打造特色文化,凝聚力量,让精神创造财富。”
养牛10多载,如今成富户。肇东市海城乡大户村养牛大户陈富权在致富之后道出心声:赶上好时候,政策对了头,致富有劲头、有奔头。
最初是靠5头奶牛起家。奶牛价格很高,5头奶牛就掏空了陈富权的家底儿,因此,陈富权在养牛时格外谨慎,无论是牛的起居,还是用料,他都十分小心,把奶牛当成了宝儿。他的心血还真没白费,奶牛也像感恩似的,一个个膘肥体壮,奶量足,啥毛病没有。陈富权从5头奶牛身上掘到了“第一桶金”。
发展是硬道理。陈富权虽是农民,可也知这个理儿。如今,他的奶牛已发展到150头,产奶量也大大增多,每天他都要风风火火地把当日产的鲜奶送到附近的奶站。
老陈说,现在市场行情非常好,奶价也很高,附近有好几家养殖户都想再多养几头牛,要是能够再出台一些好政策,老百姓养殖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