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阳光,柔暖地照在宽五西村的街道上,和煦的,静谧的。老人和小孩坐在门前的小石桥上,说着,乐着。
走进宽五西村,最大的变化是村里的路和房子。
平坦整洁的白色水泥村路,统一标准的边沟,迎风飘香的花墙,树丝绵绵的垂柳和迎风挺立的银中杨,还有那掩映在绿树黄花中的红墙蓝瓦,慢慢升起的袅袅炊烟,好一幅红绿相融、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
和10年前相比,宽五西村换了人间。
见到佘树德,他正在村中街道边沟里和村民们一起干活,两手泥土。56岁的他还穿着10年前的夹克衫,看着还很精神。“事必躬亲”,是佘树德当了24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习惯,更何况村里修路这么大的事!
记者问干活的村民,一天给多少钱?他们笑着说:“给村里干活从来没讲过价,黄不了!再说咱这也是给自己干啊!”佘树德说,现在地里的活儿特忙,其实他们也不愿挣这儿俩钱。但村里有事一招呼,村民就来了。
2001年,记者来宽五西村时车在村口还“打误”呢。说起这事儿,老佘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现在通村公路修到村口,去年和今年,村里自投500万元,帮建单位资助200万元,村里3.6公里主街道全部修成白色水泥路,其余的次干道铺了红砖路。3.6公里主街道修了硬质边沟,栽植了扫帚梅、夜来香、万寿菊等花草,218个小石桥与农家院相通,村民出院可以穿拖鞋了。
县里一些部门帮建,村里在村小学建了1.3万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一套健身路径器材就要安装了。1996年佘树德带领干部和村民修的小木桥不见了,村投资5万元修了大石桥,村里村外,处处是坦途。村里有卫生所、活动室……
500万元,对宽五西村是个不算小的数目。2001年的时候,宽五西村集体固定资产就有620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如今,村林场有林面积3500亩,村里收回对外承包的“草套子”,养了60头牛,资产还有1000多万元哩!
2006年,宽五西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是1997年的3倍多。今年,全村9511亩耕地,种了3500亩月苋草、550亩甜菜、1500亩“黄麻子”土豆、220亩烤烟,经济作物占了一半以上。佘树德说,今年人均纯收入能整到三千二三百元。1995年,家房子烧了的吴文有,在佘树德支招儿帮助下,做豆腐、养猪,越干越“大扯”,现在年收入七八万元,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
宽五西村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芝麻开花,节节拔高。
户户看上了数字有线电视,家家吃上自来水,95%的人家有固定电话或用手机……
据说,今年有27户农民盖了新房,都是3间半的红砖房,彩钢瓦盖。还有10户人家打了地基或准备了红砖,明年盖房。为啥?手里有了余钱,谁都想有个好生活环境,况且村里还给盖房户5000至8000元不等的补贴。今年村里就拿出20多万元。
纪占山家正在盖新房,很气派。佘树德告诉记者,两位老人年岁大了,儿子儿媳妇搬回来和父母同住。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给的最高补贴。
走进村民罗艳庆的新家,只见三间彩钢瓦的大砖房,客厅、卧房、厨房、卫生间、浴室,各有空间,规划有致;烧沼气,不用柴草;太阳能热水器、新买的浴箱,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地砖、瓷砖从地到顶,棚是塑板,一共花了12万元,听那口气,“毛毛雨啦”。
给村民盖房补贴,宽五西村民委员会坚持了10多年。现在,村里还为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发奖金,今年村里又考上了3名大学生。从1991年到现在,村里对70岁的老人实行生活供给制度,有子女的每年150元,无子女的每年650元,一直没走样儿。还有很多的惠民政策和制度,宽五西村一直在实行。
我和老佘正走着,一台车停在我们身边,下来的人见面就问:老佘,啥时候安路灯啊?
“下午就安吧!”佘树德高兴地说。佘树德告诉记者,那是县电业局来给村里安路灯的,无偿的。
说起路灯的事儿,佘树德让人又见识了“抠书记”的风采。村里今年计划安装42盏路灯,是村里电焊工制作的,特省钱。负责制作的关生武说起路灯制作的过程,满脸钦佩之色。“买材料前,佘书记早就打听好价格了,一分一分和经销商讲价,那是算到了骨头啊!制作费低得可怜,用多少油漆,佘书记都给定量,别说想省点儿料,不搭人工费就不错了。”佘树德领着我们看了制作好的路灯,挺漂亮的,也够档次。佘树德说,村里的建设,能省一分是一分;村里的资产,能多出一分是一分。公益事业建设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不算计不行。
据说,今年村里卖松树,每棵多卖了10多元。那些商贩都知道,在佘树德那儿,在宽五西村那儿,想多捞一分便宜,难啊!
佘树德也算个“名人”,他为宽五西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争得了许多机遇和支持。对此,佘树德坦然对之。他只有一个愿望:让宽五西村更富裕,村民们都过上幸福生活。
十年后再访宽五西村,记者感慨颇多:
宽五西村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村集体积累在增加,经济发展正提速,村容村貌日渐亮丽,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和谐之风劲吹。宽五西村人,正在新农村建设路上迅跑。
佘树德和村干部为民情怀依然,言行依旧充满了对这片沃土的挚爱和对人民的关爱;佘树德和村干部勤俭、清廉的作风依然,为宽五西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尽心竭力;佘树德和村干部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依然,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践中自觉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赢得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不变的佘树德和村干部,在变化的宽五西村,带领勤劳、淳朴的村民创造更新、更美的明天!
新闻背景:
1997年,望奎县莲花镇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当选为绥化地区第一届“十佳公仆”。宽五西村,随着佘树德的名字被绥化人知晓。那一年,记者曾到宽五西村采访。
1999年,记者第二次采访佘树德,在当时的《绥化地区报》刊发了《民在心中责自重》的报道,佘树德和宽五西村被更多的绥化人了解。宽五西村,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出落成当时望奎县的首富村。
2001年,记者第三次到宽五西村采访佘树德,采写了长篇通讯《村民的好支书佘树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佘树德被中共绥化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3年,佘树德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牢记“两个务必”、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典型之一,事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播发,佘树德和宽五西村在全国开始有了影响。
此后,佘树德获得了省“十佳公仆”、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宽五西村也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荣。佘树德和宽五西村的名字在中国大地上传颂。黑龙江省、绥化市特别是望奎县掀起学习佘树德、赶超宽五西村的热潮。
2007年9月20日,记者第四次走进宽五西村,再访宽五西村,听到了宽五西村人追赶富庶、文明的急切脚步声,看到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