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绿色小康”的魅力
http://suihua.dbw.cn   2007-10-11 08:14:59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之三

  在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方兴未艾的今天,在绥化这片沃土间诠释着文明生态之美。“文明生态”,在今天的乡村已不是写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正在内化为普通百姓心中的情结。

  什么是“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顾名思义,一是文明的,二是生态的。具体说有两条标准:一叫“三化”,二叫“一场”。

  “三化”者:街巷硬化,村庄绿化,院子净化。

  街巷硬化———说白了,就是把村里的街道和小巷都铺上柏油,或者搞成石板路、水泥路,让它“硬”起来,不像过去那样,坑坑洼洼,泥泥水水,车辆难通行,行人皱眉头。

  村庄绿化———这容易明白,就是村前村尾,房前屋后,遍植绿树,目标是: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

  院子净化———这就比较复杂了,它包含三改一建,就是改水、改厨、改厕,建沼气池。三改一建中,关键又在改厕。过去农民如厕,非常简单,挖个大坑,人蹲上边,也就“方便”了。去年,庆安县为农民修建环保型厕所4500个,由于新厕所具有外型美观、节水、防臭、防蝇蛆等优点,农民都争着抢着参加改厕。

  说完“三化”,该说“一场”了。啥叫一场,就是文化广场嘛。

  每个村子,都要弄出一块地方来,平整平整,或铺水泥,或安地砖,搞一个能容几百人唱歌跳舞搞活动的小广场。有条件的地方,砌个舞台,逢年过节,唱唱大戏,搞搞演出,那就更热闹更有意思了。再有条件的地方,广场边上,再建几间房子,阅览室、棋牌室、卫生室,像城里人那样,精神生活就更丰富了。

  要让过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之地,改善环境,改变陋习,“文明”起来,“生态”起来。一句话,要让乡村像城市一样美。

  肇东市涝洲镇安业村的“文明招牌”是村民的住宅群———红顶白体的二层联排式小楼在片片草坪的映衬下分外秀美。昔日的灰砖房变成今日的现代化楼房,见证着安业村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革命。敲开村民谭俊国的家,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对古董花瓶立在电视柜两旁,对面是一套仿明代的红木雕花坐椅。谭俊国正摆弄着桌上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新浪网的主页。他家是一套近320平方米的复式楼房,祖孙三代同堂,“像这样的户型,可以两代人同住一栋楼,既分又合,照顾了农村人的居住习惯,还节约了用地。”同行的村党支部书记辛维清介绍情况时,自豪之情难以掩饰。

  人改造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村里人的变化,决不只是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高耸的楼房,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之美与环境之美的统一。安业村还为村小学兴建了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设有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采访中,村民大方地回答问题,大胆地发表见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乡村美不仅美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更美在这里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识,而这,才是我市生态村的根基和寻求更大发展的希望。

 
作者: 王烈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