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宋官雅
他的祖辈希望他的父亲长大后成为校长,而他的父亲当了厂长没有当校长。他在35岁正当盛年的时候实现了祖辈的夙愿做了校长,成为绥化一中这所省重点中学的校长,继而被评为专家型校长。他不仅当了家乡名校的校长还把校长当到了京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这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享誉全国的名校副校长,时年37岁。5年后,又成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他以生命的全部热情和智慧在父辈和自己的理想中纵横捭阖,两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省和全国名校校长培训。2004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将作为举重馆语言服务经理,为自己的人生掀开新的一页。
他从黑土地走来、走向京城、走向世界!
他———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教育学硕士宋官雅。
求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宋官雅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是“老实做人、踏实工作、扎实做学问、朴实生活、孝敬父母、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子女成材”。没有高深莫测,不是豪言壮语,一如他生长的黑土地纯朴而实在。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季,松嫩平原上一座秀丽的小城大雪弥漫银盖四野,如一张洁白的宣纸铺展在素净的绢绸上,期待着资深画家在上面挥洒水墨丹青。1964年12月23日,望奎以美丽的冬天的童话接纳了一个呱呱落地的男婴,秀眉朗目哭声洪亮让年近中年的父母亲喜不自胜,父亲为其起名“官雅”,也许是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介书生,或是一名儒雅之官,也许是两者都有。总之,当厂长的父亲希望儿子将来学业有成走出望奎,走出这个至今还未通火车的闭塞小城。宋官雅上有三姐一哥在家排行老末,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全家7口靠父亲一人每月几十元的工资维持生计,生活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在这个亲情浓郁的家里,宋官雅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而且秉承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父亲的正直敬业,良好的品格教养让宋官雅受益匪浅,并成为他一生的财富。这种优秀的道德品格在宋官雅以后成长的各个阶段显现得尤为突出。上高中的时候他突发奇想:不念书了,到父亲的厂里当个工人。父亲没有发火,而是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儿子,语音舒缓情深意长:“孩子,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是我的舅舅供我读书,那时你的爷爷就希望我好好念书,将来当校长,可我没钱读大学也没当成校长,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父亲希望你上大学将来当校长,实现我没有实现的理想。”父亲失落的眼神震撼了宋官雅的心灵,因为自懂事起宋官雅眼中的父亲像山一样的高大伟岸坚强自信。他告诉记者,他当时的愿望就是希望将来做财会专业的工作,没想到还真的会当校长。心里装着父辈的夙愿,他又继续发愤读书。1983年,宋官雅考上了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英语专业,他感到专业不理想,想要重读。可父亲说再拖一年,浪费青春时光,时间会改变一切,只要心中有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理想定会化作现实。
八月,春天的希望挂满枝头,宋官雅也带着玫瑰色的梦想告别望奎来到绥化,走进绥化师专这所家乡唯一的一所大专院校。三载大专生活,宋官雅收获了知识和成熟,才华初露。连续3年获得奖学金,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年级的前几名,大三时给大一的两个班当辅导员,像一个真正的老师一样。奠定了他最初的生命走向。同学毕业给他的毕业留言这样写道:
你是一粒特异的种子
蕴含丰富生命旺盛
怀着坚定信念
向上攀登
宋官雅就像一粒种子,奔向他生长的土地,1986年8月,21岁的他,热血盈腔怀揣大志迈进绥化市第一中学的大门,开始了他无比挚爱并为之奋斗的教育生涯。
烛魂
宋官雅第一次走上讲台被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感动着,年轻的心感受着孩子们新奇的脉动,他开始燃烧自己,用爱用心用知识的甘泉浇灌栋梁之材。
当时的绥化一中是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一个英语教师的名额落在宋官雅的头上让他倍感珍惜。虽然是科任老师,也用尽其心,力求讲课生动不落俗套。英语与文理两科不同,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宋官雅让每节课都有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他讲课时不凡的风采,A、B、C所合成的语言像诗一样从他嘴里吟唱出来,又像歌一样地流进学生心里。他陶醉在学生听他讲课时那种悠然神往的神态里。当年,他任教两个初三班的学生英语在中考时都得了优异成绩,有的竟得了满分,创历届中考英语佳绩。
宋官雅初登讲台即露峥嵘,所显现的教学才华使他在第二年九月直接教高中班英语,并担任班主任,这年他22岁,是高中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竭心尽力,衣带渐宽,乐此不疲。1988年5月30日,他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拳头,也举起畅想,决心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他函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他的英语教学观摩课受到专家和学生的好评,至今仍被当作示范课应用。他当班主任,又任英语老师,又是高二年级组长。他的学生韩冰是1993年高考绥化十个市县文科状元,进京入学北大,并继而在清华大学读IMBA,现在北京做顶尖的融资工作;刘志颍是当年绥化市文科高考第二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现在北京研究语言和计算机的结合,是难得的高级科技人才;以及国家工商总行的兰金军、王继鹏;黑龙江电视台的赵国辉,还有那些在读研究生的、博士生的、出国的……每每提及这些优秀的学生,宋官雅如数家珍,幸福和自豪溢满双眸。由于工作出色他又担任了学校政教处主任,迈出了由专业教学到行政管理的第一步。
虽然当了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但他没有放弃心爱的教学工作,仍然担任高中毕业班和补习班的英语教师。27岁的他爱生如子,视事业为生命,愿意用全部的心血感受学生的成功,分享学生的快乐。他不断探索教学新路,他的英语公开课别具一格,受到专家学者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其论文《中学英语教学策略》在绥化市教学年会上获一等奖。并且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关于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研究》,观点新、实效性强,专家评价:对中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普遍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成功的阶梯怎样科学用脑》一书他任副主编,并主编英语学习方法一章。
“如果我不搞行政工作,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英语老师。”性格决定命运,宋官雅干啥就一定干好的性格,让他生命的流程五彩纷呈。他的第一学历起点低,但执著的追求、不懈的拼搏使他两次破格晋升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英语学科骨干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几十项殊荣纷至沓来。1997年,他以突出的业绩当选绥化市“十佳”青年。
1999年3月,绥化这座北方小城大地还是一片冰雪覆盖。34岁的宋官雅开始了他人生新的起点,走上了绥化一中副校长的领导岗位。11月,当赤橙黄绿盈满大地的时候,他成为绥化一中第16任校长,实现了祖辈的夙愿,也印证了他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着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
宋官雅如是也。
大成
著名畅销书女作家王小平在他的大成文化丛书总序中说,人人需要成功,人人需要大成功———大成。翻开《大词典》,古人赋予“大成”的含义是:事业大有成就,道德智慧最圆融美满的成就。今天,科学泰斗钱学森也提出了“大成智慧学”与“大成智慧学教育”。宋官雅的人生追求是“事业有成”意同词不同,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当了校长的宋官雅希望用自己的智慧、才华、能量当好校长,当一名成功的、大成功的名校校长。从教师到政教处主任再到校长,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需要一个心智的飞跃。绥化一中是绥化市的龙头学校,省重点中学,如何让其锦上添花,上档次上水平,是宋官雅上任初始的首要任务。他从教师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又有着十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他认为,中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高分也要高能。他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人生是长跑,耐力第一;良好的习惯、对学习的热爱会成就一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教育民主,实施开放办学,加强教育交流合作的办学理念。他在《黑龙江中小学教育信息》上发表的论文《培养擎天栋梁才素质教育是通衢》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高远理想、健康的身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存、教会学生共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理念。他的管理才能、注重教师得知后教育让绥化一中走向更大的辉煌,吸引了全省各地的学生前来就学。中考时能考上绥化一中是学生和家长最大的骄傲。2000年,绥化一中顺利通过了黑龙江省首批示范中学初检验收。升学率进一步提升,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那些考进高等学府的学生,如今工作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有的成为栋梁之材,其中的王秀杰27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导。宋官雅也被评为“黑龙江省专家型校长”。这年的5月他参加了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黑龙江省中学校长培训班,心智、思维及意识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10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二十期中学校长培训班的学习,让宋官雅如虎添翼,并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这个档次很高的培训班中担任班长,和这些全国名校校长在一起学习生活中,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激发了他许多内在的潜质。他脑子里酝酿着绥化一中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具体步骤。这年他36岁。他的青春朝气、阳光心态、敏锐的思维、独特的教育理念、诚恳谦和的待人处事风格、勤奋向上的精神,给培训班的校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的欣赏。
2000年12月28日上午,上海浦东机场。
宋官雅刚踏上飞机的旋梯,他的手机响了。“喂,你好,是哪位?”
“我是人大附中,如果你还没上飞机,能否转机到北京来,到我们人大附中来看看?”
“刘校长,我已经登机了,等我到绥化后给您打电话。”
宋官雅刚刚坐好系上安全带,手机又响起来。
“官雅,我真诚地希望你来我们学校,我在北京等着你。”
飞机马上起飞,航空小姐提示乘客关掉手机。
30日夜晚,哈尔滨太平机场。
宋官雅刚走下飞机,又接到了人大附中的电话。
“官雅,你最好是马上来北京,越快越好。”
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是一位资深的首都名校的中学校长,宋官雅对她十分敬重。所以,第二天他就飞到北京,来到人大附中。这一来,便“飞”来了人生重大转机。
2001年3月10日,宋官雅告别了生活30多年的黑土地,携妻带子抵达北京,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不仅当了名校的校长,还把校长当到了京城。在祖国的首都放飞自己的理想,“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成就大业”。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
骄子
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大附中又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中学,这里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校址与人民大学一路之隔。走在这所校园里,除了人大附中的学生,与他摩肩接踵人才比比皆是,在绥化很少有的硕士、博士和专家学者到处可见。他感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意识流和思维模式与这里的工作生活节奏不合拍,他感到了一种“本领恐慌”。
宋官雅与在人大附中任教的妻子陈颍,漫步在秀丽典雅绿茵如盖的人大校园里,再次感受“天之骄子”的情怀,他对妻子说,学校、学生、学习是我们一生的情缘,我要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学习,当好这个副校长。
三四月份的黑土地依然是千里冰封,可北京的玉兰花已盛放枝头,皇家园林里的牡丹、玫瑰、郁金香争奇斗艳。生活和工作环境变了,他所处的对象也变了。虽然面对的还是老师和学生,但其中有着很大的差别。毕竟是有着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进入角色。
他工作踏实又有股拼劲,要做的事就一定做好,把分管的后勤服务、安全保障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刘彭芝校长评价宋官雅:“干啥像啥”。这期间,他在《中学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关于重点中学辐射作用的理性思考》,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的认可。他既当校长又当学生,不断地向周边的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不失时机地为自己充电。2004年,他作为业绩突出的中学校长,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到英国,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在这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宋官雅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西方文明的细节中领略现代文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让他拥有了更加敏锐的思想,独特的思维,知识层面更加深奥广博。身上多了一些绅士风度和学者风范,人生境界更为高远。
2006年2月,宋官雅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他说,3年“炼狱”般的人大附中副校长生活,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干起来得心应手,而现在自己又要面对新的挑战。他深知,在校长这顶桂冠下,他要付出更多更高的才情学识,他面对的是一个高档次的知识群体。他用充满激情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老师成为学生成才的设计师,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能力、高分和高能,用大胆而敏锐的教育思考,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打开通往成才成功之门。在4月召开的北航附中发展建设座谈会上,面对社会各界人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航附中的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代表,宋官雅介绍了附中的发展设想。
一袭深色西装,月白色衬衣,褐红色领带,方正的脸上写满温和睿智,浓眉下一双朗月眸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略带京味的东北普通话亲切自然,嘴角挂着谦逊的微笑,两手握于胸前,温文尔雅。他就北航附中今后的发展思路,生源,及北航附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出了学校要深化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让新的中学教育充满活力的治学理念。他机敏地回答了各界代表提出的有关教育、科研、学校建设等问题。“宋官雅校长的儒雅风范和侃侃而谈,让与会者对北航附中的发展充满信心,也看到了附中未来的希望,与会代表都踊跃发言,建言献策。”这是北航新闻网站上对他的评价。
2006年是宋官雅事业辉煌的一年,他每天最多只睡6个小时,早6点他就来到学校,晚上要八九点钟才能回家。并经常参加国家级重要的教育大会,人大附中与香港邓肇坚维多利亚官立中学成为合作共建校,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他在校长寄语中说:“现在的北航附中,秉承传统,面向未来,兼容并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立志把这块育人沃土培育成具有国际眼光、北京一流、社会满意的优质名牌学校。一个新时代的北航附中、一个更加璀璨的北航附中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诞生。”他的教育理念日臻完善成熟,以极大的热情和心血,让这所在上世纪60年代就享誉京城的知名学校焕发青春活力,迎来灿烂的明天。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专家型名校校长,托起心中那个理想的太阳。他亲自制订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让教育为学生的成才服务,为学生家庭的幸福服务,让教师树立责任意识,即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组织上调他到北航任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并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航举重场馆语言服务经理。
离开北航附中,他心中的教育情结、校长情结依然深长,他说,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教育之梦没有做完。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世界绚丽斑斓,又无定数。宋官雅的人生之路依然辉煌,以他的智慧,勤奋和杰出,定会在人生新的旅途中印证成功!
乡恋
“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在干什么,家乡永远是我最钟情的恋人!”宋官雅进京七载,乡情无改。2006年9月,绥化一中60年校庆。时任北航附中校长的宋官雅带着航模队和北航团委书记张广博士、招生就业处长程基伟博士及宣武区科技馆孙心若、海淀区教师进修校汪志广两位学者一同来绥祝贺。与绥化一中签订了友好姊妹校合作协议,来自京城的两位学者为全校师生做了精彩的讲演。航模队在绥化初秋湛蓝的天空中作飞行表演,十几米长的祝贺条幅在空中飘舞,灿烂如花。
从教20多年,宋官雅说他当然崇拜孔子、庄子、孟子等先哲圣贤,也崇拜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蔡元培和胡适等,可让他最崇拜的是家乡绥化一中的老校长———盛向君先生。正像宋官雅在绥化一中60年校庆大典上讲话中所说:“我将永远铭记老校长盛向君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教育理论的潜心钻研,对教育及管理规律的不懈探索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宋官雅无论在家乡当校长,还是在京城当校长,他都像老校长那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强烈的事业责任心及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师生的信赖。无愧天、地、人。
家乡的黑土地养育了他,赋予他才华智慧,为他插上理想的翅膀,他奋斗成功的人生,不仅是他和他祖辈的自豪,更是黑土地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