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董事长吴姝
静女其姝。面对吴姝,不由得想起了诗经里的一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因为眼前这个女子的美丽,用精致来形容毫不为过。商场上多年的摸爬滚打,在她的脸上琢磨出来的,不是岁月的痕迹,而是干练与睿智的光辉。从她身上,我们再也看不到童年时那个顽皮的“小虎子”的半点影子。
在起点上
儿时的吴姝,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她出生在绥化地区安达县郊的一个农民家庭,有7个兄弟姐妹的吴姝,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她把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称为“穷欢乐”。如今娴静的吴姝那会儿可是个调皮的孩子,她像男孩子一样在冰上抽陀螺,到树林里去爬树,爬不上去,就在下面气得大哭,回家连觉都睡不好。用吴姝的话来解释是“爬不上去产生了挫折感”。总之,男孩子能做的事,她都想去试试。也许正是这敢上敢拼又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成功。回忆起童年,吴姝说:“家里孩子多,我经常在外面疯玩到很晚才回家。当然,回家后,家长的一顿说教是免不了的。”说起这些,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里带着当年的调皮。让我们感到,她不只有年轻的容貌,还拥有一颗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心。
爬树欢笑的时光转眼即逝,还在读高中的吴姝就跟随全家搬迁到了辽宁沈阳,在那里吴姝开始了她的事业。
吴姝的所谓“事业”,是从一个投资200元的服装小摊位开始的。两条链子,挂满衣服就是她的所有铺面。可没过多久,吴姝就坐不住了,她不喜欢受约束。因为她发现,在商场一天也卖不了几件衣服,而在服装批发点,每天则有大批的货物输出。于是,不安于现状的吴姝将目光转向了批发。
她不是一个天生的商人。刚一开始,她甚至不知道手上的货物应该卖多少钱,以致把零售价格当成批发价告诉给客户。但她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因为她懂得自己下一步要如何发展。她开始去学习服装设计,这样她就可以卖自己设计的衣服。吴姝对服装设计好像有着天生的直觉,她每年必看央视的春节晚会,因为她能够从春晚出现的服装款式看出第二年的服装流行趋势。很快,一个叫“天姝”的品牌开始引领潮流,当然,它出自吴姝的手笔。
吴姝凭借着她的聪慧与胆识,生意越做越大,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时间,她的产业从一个不足两米的小摊床发展到承包整个商场。从自己设计产品找人去加工到自己创办服装厂,转眼间形成自己的品牌,继而成立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的管理公司,其事业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啧舌。吴姝并没有满足于自己在东北的事业,她站得越高,眼光就越远。这一次,她把目光瞄准了北京城。
吴姝的过人之处在于:没有人知道她下一步将要做什么。正当她的事业在北京开展得红红火火时,她突然做出惊人的决定,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已则躲进了清华大学的象牙塔,一心读起了“圣贤书”。
在清华大学这次职业经理人的教育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知识水平,也成为了她人生与事业轨迹的转折点。刚刚还是服装公司老板的吴姝,突然有一天决定进军教育,再次让关心她的人们大跌眼镜。不久,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董事长这个头衔的后面,署上了吴姝的名字。问起她进入教育界的原因,吴姝说“在清华大学的学习,让我迷上了教育。我认识到,没有大德,不足以成大业,诚信对企业家来说是最重要的。当时商业环境不够好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的诚信度不高,所以需要充电的不只是我自己,更多的企业家都需要学习。”
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吴姝,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上,主要还是在做自己的服装产业。她笑着用“装模作样”来形容当时的自己。她在学校里摆上茶道,挂上毛笔书法,为了让学校显得更加“雅致”。她试图通过管理学校的方式,让教育来提升自己。有时间她就到学生中间交交朋友,聊聊天,同时听听教授们的见解。让她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她从教育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素养的提升。
走进芝兰之室的吴姝,发现自己渐渐融入了这片芳香。教育这个行业改变了吴姝。她慢慢发现,教育不是那么简单。与它接触越多,自己想的东西也就越多。她的事业重心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向教育偏移,因为她感到:“教育非常让你用心。”
确定基业
和吴姝谈话你会发现,教育真的让她非常用心。说起她的大学,吴姝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而她的大学的缘起,还得从吴姝的一个梦想说起。
2004年春天,已经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的吴姝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她的梦想———在北京建设成一个“世界级的学习广场”。吴姝认为,因为信息不畅通,很多大师级的人物来北京只有很少人知道,这使得许多人都得不到渴望的教育,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浪费。北京应该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学习广场”,这个广场应该成为一个巨型的论坛,参加这个论坛的是世界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的参与和对话将使整个企业界的认知水平提高,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个提案提出后立即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
正在为“世界级的学习广场”的论证做准备时,吴姝无意间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信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着“欧元之父”之称的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先生在多年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是在北京创办一个像伦敦经济学院那样的学院,那么中国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国家接受世界最好的经济学教育,这对世界对亚洲都很重要。”看到蒙代尔先生有这样一个愿望,吴姝被深深打动了。随即吴姝用电子邮件给蒙代尔先生发了一封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建设世界级学习广场的想法,并向这位国际经济大师征询意见。蒙代尔先生这样评价这封信:“她在信里流露出来的激情、期望和真挚让我非常感动。”今天谈起这件事,吴姝显得非常自信:“我知道蒙代尔先生一定会回信的。”
果然,很快吴姝就接到了蒙代尔先生亲自写给她的回信。在回信中,蒙代尔先生高度评价了她的想法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她实现这个愿望。得到了蒙代尔先生的支持,吴姝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她要成立一所以培养企业家为专一目标的大学,她要打造中国企业界的“黄埔军校”。
两个月后,蒙代尔先生再次来到北京,他“几乎不敢相信事情进展的如此之快”。吴姝团队的辛勤劳动和高效率的工作给蒙代尔先生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2004年6月23日,蒙代尔先生向吴姝正式颁发了使用其名字命名“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的授权书,并接受了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名誉校长的聘书。同时,罗伯特·蒙代尔先生还表示他将邀请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国际顶级经济大师共同担任这个学校的客座教授。更令吴姝高兴的是,一个月后,2004年7月18日,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调研学校筹备工作后,欣然接受了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名誉校长和特聘教授的聘书。
在有关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吴姝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仅仅在吴姝发信给蒙代尔先生6个月之后,2004年1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成立大会隆重举行。蒙代尔先生不远万里再次来到北京,参加成立大会。在大会发言中,蒙代尔先生夸奖吴姝团队的工作效率时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吴姝用6个月的时间筹建好了一所大学,而在当时的北京,已经有10年时间没有批准成立任何新的大学。
她的大学成立后,喜迅仍然接连不断:
2005年,学校倡议发起并参与承办“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也是唯一一所参与该论坛的大学;
会后,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的名誉教授;
随后,学校举办了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之“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企业家对话专场”。
6个月时间,从无到有,现在她的大学在业内已经颇有名气。她的能力与魄力告诉我们,吴姝离她的“在北京建设世界级学习广场的梦想已并不遥远”。
吴姝憧憬未来大学时说,当我的校区正式落定后,我的目标是要请10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入住大学。给他们盖专家楼,为他们设立研究中心。让他们带领中国最优秀的年轻学者,也许未来10年、20年这里就会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将和我的团队一道为这一目标义无反顾地奋斗,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盟和参与这一伟大的事业。
永远的追求
吴姝说自己是个爱做梦的人:“我爱做梦,但绝不是做了梦就完事儿,有梦想就要想办法去实现。”然而,一个人的双手能够把握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为了能拾起一个梦想,常常需要放弃现在的所得。
为了展开她的教育事业,吴姝做出了相当大的牺牲。在涉足教育行业前,吴姝在北京已经拥有22家店面。为了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办学校,一夜之间,吴姝关掉了在北京的全部店面,她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这20多家店面凝聚着她闯入京城以来的心血。吴姝放弃了刚刚打开的所有的销路,放弃了刚培养起来的营销团队,放弃了好不容易拿到的商场进驻资格。因此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00多万元。许多人劝她:这样做风险太大,让她三思而后行。在金钱与梦想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她敢于为自己的梦想做出如此之大的牺牲,这是须眉男子都少有的魄力。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幸运之神是眷顾她的。刚刚关闭了所有的店面,2003年的北京就闹起了非典。这对商场的营业可以说是灭顶之灾。一场不可避免的损失就这样被她幸运地躲过去了。
无知者无畏。吴姝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闯天下的心情。满怀梦想的吴姝,把恐惧抛到了脑后。不知道害怕的吴姝还曾经涉足过木材生意,因为不懂行,很快以失败告终。但她不是固执的人,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于是能够很快地从失败中走出来。她知道,拿得起放得下方为英雄本色。
但唯一有一样东西让吴姝放不下的,那就是学习。
从她的谈吐举止中,这些年她接受的再教育程度之深,可见一斑。吴姝谈话时语速很快,但条理分明,文辞优雅,更像是深思熟虑后的发言。为了记下她的谈话,在一边奋笔疾书的我叫苦不迭。
“我这些年来,从没有停止过学习。”聪慧的吴姝对学习有着高度的执著:她学过服装设计,学过工商管理,在清华大学读过职业经理人,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读过两年EMBA,而后成为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她被人称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圣人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何况骐骥呢?
而吴姝学习的目的远不止于充实自己。她说:“我不是以一个学校老板的身份去学习,我是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去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能够有机会看到在教育领域里别人是怎样做的。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也能了解竞争对手,找到自己的差异。
为了“建一流团队,做一流事业,树立起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这个品牌”,吴姝时时不忘学习。她说,“这可能是我一生永远的追求。”
我们离开前,与吴姝谈到了家乡。吴姝表示非常欢迎家乡的企业家来学校学习。她对家乡企业家朋友说:“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走出去,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