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冈县从宏观着眼,微观着力,科学规划,城乡联动,使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6亿元,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9.2%。
要问青冈县工业发展何以如此强劲?决策者回答:科学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把这篇文章做好,须从一章一节着手。
扬弃结合持续发展
青冈县资源短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县域经济,显然存在诸多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势,青冈县决策层认为:工业发展是牵动县域经济的龙头,而工业经济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最忌讳的是大起大落。于是,青冈县在考虑产业布局时一直坚持做到“三看三不”:一看资源优势,不搞无米之炊;二看市场前景,不做无用之功;三看产业政策,不干损害环境贻害子孙之事。青冈县提出了依托农产品资源大上加工项目,走产加销、工贸农一体的产业化之路,确立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木材加工等为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有人曾提出,工业主导产业太少会不会影响经济实力?而翻开青冈的发展历史,工业门类曾很多,电器制造、机械部件加工、建材、化肥生产等都有一定基础。在解读到这个问题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语出惊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任何区域任何部门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只有突出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扬弃结合。比如,青冈发展建材和化肥业,虽然有基础,但原料不齐备,也受资金、土地、人才等要求的限制。所以,确定主导产业要优先发展后续资源多、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产业。”
事实也确实如此。青冈县确定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所用原料为玉米、杂粮、畜禽、木材,都有广泛的资源优势,不仅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也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市场前景。
合理布局集群发展
要使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最见效的方法是使各种资源优势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合理布局,集群发展,是青冈县工业经济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实现双赢的又一个思路。
青冈县建设了“黑龙江青冈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按“一区、三带、五园”规划。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沿哈黑路、绥安路、明沈路建设工业经济开发带,5个建制镇分别建设中小企业园区。青冈县把“一区、三带、五园”作为工业发展的前沿地带,作为外来投资者的承接地,吸引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产业转移的接续带。
科学的布局,使一些外来产业集群在“一区、三带、五园”摆点布阵。在青安路形成了以龙凤玉米公司为主的玉米加工园区和以益民集团为主的特色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在哈黑路形成了糖果加工园区和中小企业园区,在明沈路形成了手工业加工园区……其中,承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砌块成型机械生产、华龙机械厂的清选机械生产以及采油技术与制造项目的建成,填补了青冈装备制造业的空白;富森木业80万平方米复合地板项目的投产和益民集团400万平方米地板芯板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全县轻工产业的规模;金安热力公司二期工程和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填补了能源工业的空白,将从根本上解决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糖果加工、谷氨酸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进一步延伸食品工业产业链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实现3010万元,同比增长14.6%,占同期全口径财政收入的46.7%。
扶限并举做精做强
要使工业经济生命力增强,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量的扩展与质的提高并重,效益的提高与环境的改善并重。只有做精,才会做长,只有做长,才会做强。
青冈县有中国万寿菊之乡的称号,农民有种植万寿菊的习惯,万寿菊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德胜、中和、永丰、建设4个乡镇分别建设1个万寿菊加工企业。但是由于4户企业分割资源,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效益不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青冈县确定了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并通过划定万寿菊种植区域和面积的办法,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保证加工企业“吃饱吃好”。
《青冈县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中要求,在每个加工项目上马之前,必须经过环评论证。据招商办负责人介绍,曾经有一个引资项目要求落户青冈,但考虑到其可能影响到环境,还是拒绝了这一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