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迅速传达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把这次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基层,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一要把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同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我们这次会议是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充分认识建设农区工业化示范区与省委部署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高度一致性,增强工作落实的主动性。二要把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同着力推进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建设农区工业化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赋予绥化的重要使命和难得机遇,必须千方百计、尽心竭力抓好。三要把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同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正视现实,趋利避害,积极主动,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总之,就是要通过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要全力抓好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这次会上,市委对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化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统领地位。我们要在全市进一步叫响优先发展工业,深入实施农区工业化战略,当前的紧要任务就是要切实抓好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启动工作。一要抓认识,造声势。针对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高、信心不足等问题,加强教育宣传,重点解决好能不能示范和怎么样示范的问题。要引导各级干部加强对农区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农区工业化建设。二要搞调研,定规划。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形成的,对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各地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指导,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食品工业大市建设,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和推进措施,切实拿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三要建组织,促推进。各县(市)区都要抓紧成立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的领导组织,充分发挥指导、组织和协调作用,投放主要精力,认真抓好本地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推进工作。市发改委、经委、农委、商务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切实担负起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合力推进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快启动、早见效。
第三、要强化推进工作落实的机制和办法。目前,我们的思路以及各项任务目标,都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怎么抓推进、抓落实。要注重从微观操作层面深入研究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深入研究破解各种难题的有效办法,努力提高抓推进、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一要落实落靠责任。要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战线,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市直部门要转变职能,不但要抓综合指导,更重要的是真抓实干,集中精力完成好市本级的各项工作任务。二要强化激励约束。主要是完善公众对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绩效的评价机制,逐步推行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对业绩突出的干部要政治上给待遇,物质上给奖励;对完不成任务、只说不干、不负责任的干部,实行效能问责,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激励更多的干部主动干事,并且能干成事。三要加强督办检查。市县两级督查部门要加大督办力度,增强督查工作的权威性、时效性,坚持专项督查和追踪督查相结合,跟踪问效,一抓到底。要大胆工作,敢于触及问题,定期反馈督查情况,通报督查结果。
第四、要切实抓好当前工作。尽管前七个月我市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但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还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与发展速度快的地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面临着很大压力。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一是抓好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夺积温、促早熟、增粒重、提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好粮食提质增产的各项措施,努力再夺粮食丰收。要广开生产门路,通过发展畜牧业、发展劳务、发展工副业和发展青贮等措施,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切实做到有旱不减产、有灾还增收。二是千方百计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扩充总量和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调控和服务力度,努力解决好生产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对今年拟建成投产的大项目要进行一次排查,认真解决好项目推进中的一些难题,争时间,抢进度,力促早日建成投产。要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努力做到争上大项目、好项目的决心不动摇,目标不降低,劲头不松懈。三要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尽管前七个月财政收入形势较好,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要全力以赴抓好后几个月的增收节支工作,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加大依法征缴和清欠力度,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四要做好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要关注民生,重点解决好群众在养老、上学、就医、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和价格执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坚决防止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做好信访工作,综合采取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排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有效防止和避免越级访、集体访事件,尤其是要避免进京访,为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07年8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