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农家乐”乐农家
http://suihua.dbw.cn   2007-08-23 15:02:25

  ———兰西镇打造旅游品牌纪实

  “煤油灯,刨粪镐,凿米碓,乌拉草”这些早已被现代物质文明取代的过时品,如今已成为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可是,如您有兴来到兰西县兰西镇永久村黄崖子民俗文化展览馆,会重新找回那渐已模糊的记忆,切身感受那独具东北农家特色和风情的生产、生活场景。

  黄崖子民俗文化展览馆是兰西镇推出的农家乐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三泉坡采摘园、泉水渔村。在经济不发达、旅游资源并不突出的县份,一个乡镇,如何去抓旅游,镇党委书记高维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旅游业发展正从传统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游进入本土特色游阶段。兰西县绿色原生态保护很好,特别是拉哈山—呼兰河一带,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地利,兰西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兰西镇靠近山边、水边、路边,山有拉哈山,水有呼兰河,路有哈黑路,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同时,兰西县是省城哈尔滨市的远郊,相距1小时车程,如果把旅游思路定位准确了,景点建好了,一定会吸引都市人来休闲度假。人和,兰西县是贫困县,民众盼富、脱贫、发家的思想和干劲非常强烈,广大民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富民富县产业的开发。同时,抓住贫困县的政策优势和省财政厅包扶的优势,用旅游搭建一个平台,对上可以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2006年,兰西镇的农家乐旅游扶贫项目得到了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的认可和大力支持,给兰西镇的旅游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辛勤努力下,投资近60万元的兰西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并吸引了市以上多家媒体前来参观报道,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在这里,农家院、大火炕、木栅栏不仅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游客们还能亲身体验做一天农夫、采摘品尝瓜果、坐船游览呼兰河、鱼塘垂钓、参与民间文艺演出、参与农家饭制作等活动。干炖山林鸡、清炖泉水鱼、山野菜、排骨炖豆角等20余道特色农家饭菜,让许多游客大饱口福。由省财政厅支持兴建的、目前全省规模最大、展品最全的永久村黄崖子民俗文化展览馆,馆内设置了兰西民俗风情展室,黄崖子民俗风情展室,农业生产、生活用具展室,婚俗展室,文革展室,农村儿童玩具展室,农村渔具展室,3000多件民俗展品,生动、真实地反映和展示了半个世纪以前东北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的民俗风情,让每一位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兰西镇农家乐旅游项目刚刚开始实施,就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并推动了资源向产业、产品向商品、农民向商人的重大跨越和转变,更重要的是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农民在与旅客的交往中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学会了与人为善,改变了一些传统观念和生活陋习,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过去村屯脏、乱、差,农民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的现象不见了,主动搞门前街道卫生,积极参与门前绿化的农户多了。农村妇女还自发成立了秧歌队,自娱自乐,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配合农家乐旅游,中老年妇女还排练了忠字舞,制作了香荷包旅游纪念品。农家游吃住农家,使农村闲置的一些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潜在的价值。镇里农家乐中心接待户,多数是子女长年外出打工家庭,儿女房间或新婚小两口房间大多闲置不用。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既解决了这些村屯留守人员只是看家望门,无所作为的问题,使闲置的人力和房屋得到有效利用,又使农家自产的蔬菜、瓜果、鱼、蛋、禽类等产品就地转化成商品,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据村民李万发讲,他家现在有5万多平方米果园,约6000多棵果树,每年这个季节,他经常3点多钟起床,开着农用车到早市上批发,一斤也就卖到八九角钱。如今,村里搞起了农家乐旅游,来这里的游人也多了,他的水果不但不愁卖了,而且游客到果园里自己采摘,足不出户一斤就能卖到2.5元,太实惠了。

 
作者: 李伟建 赵庆 赵威 李立柱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